怀林见素先生时巡抚江右

八壶仙人携药囊,囊里多传救世方。

盖顶有天开日月,车前无地著风霜。

曾闻洛下归司马,又见朝端用李纲。

东海渔翁身日远,了无经济得商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与林见素先生之间的故事,充满了对林见素先生才能与品德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

首句“八壶仙人携药囊”,以仙人携带药囊的形象,隐喻林见素先生不仅拥有济世救人的智慧与能力,更蕴含着深邃的道德与精神力量。药囊象征着林见素先生能够治愈社会的疾苦,带来福祉。

“囊里多传救世方”进一步强调林见素先生的知识丰富,他所传授的方法能够解决世间问题,拯救苍生。这不仅体现了林见素先生的学识渊博,也暗示了他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盖顶有天开日月,车前无地著风霜”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林见素先生的影响力和保护力。头顶的天空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车前的大地则代表了困难与挑战。这句话意味着在林见素先生的庇护下,人们能够免受苦难,享受和平与安宁。

“曾闻洛下归司马,又见朝端用李纲”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赞扬林见素先生如同古代的杰出政治家一样,能够得到高层的认可和重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司马和李纲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们的事迹被用来比喻林见素先生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

“东海渔翁身日远,了无经济得商量”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林见素先生远离世俗,专心于治理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决心。与东海渔翁的悠闲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林见素先生对政治责任的坚守,以及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专注与决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见素先生形象的塑造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对国家社会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湖亭与翁山对酌

栖迟不必华山巅,酿熟磁杯与客传。

半饷剧谈花坞日,两人深坐竹林烟。

此生聚散浮云耳,举世升沉春梦然。

一醉忘情君便得,不须回首问苍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当道上荐剡

疏狂性本处时难,岂是平生不爱官。

世际唐虞堪击壤,事逢贡禹耻弹冠。

空遣春云千岫白,莫酬豸史寸心丹。

而今只好师康节,安乐窝中笑弄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欧元圭二首(其一)

如许清才属妙龄,眼中皂白自分明。

一囊风雅包长吉,满纸云烟扫率更。

既把凤歌非楚隐,肯将蚓操是于陵。

南游再得真州诀,管使成功似折莛。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欧元圭二首(其二)

东篱采菊制颓龄,忽见南山眼自清。

山水高深怀古调,云衣苍白任流形。

病躯垂老依衡岳,血泪无缘洒孝陵。

柱把贱名污圣德,自知孱力不胜莛。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