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堪血泪望长陵,回首松楸又几春。
荒垄牛眠何处是,古经狐首伪邪真。
固知迁墓疑非礼,幸有周棺可芘身。
若向防丘逢孔父,尚遗马鬣诏今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名为《和宋英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礼制变迁的感慨。
“不堪血泪望长陵”一句,诗人站在长陵前,不禁潸然泪下,思绪万千。长陵通常指帝王或英雄的陵墓,这里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往昔的荣耀。
“回首松楸又几春”表达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景物的对比,诗人回望时光的流转,发现松树依旧,而自己却经历了无数个春天的更迭,这强烈地表露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荒垄牛眠何处是”和“古经狐首伪邪真”两句,通过荒凉的陵墓与沉睡的牛,以及古书中的神秘故事来描绘一幅历史遗迹被忽视、真假难辨的画面。诗人似乎在探讨历史的真实性,以及那些已经湮没在尘土之下的往事。
“固知迁墓疑非礼”表明了对古代迁移陵墓行为的质疑,这种做法是否符合传统礼制,诗人持有保留态度。在当时,陵墓被视为祖先的居所,对其进行迁移不仅涉及到家族的荣誉,也触及到了礼教的边界。
“幸有周棺可芘身”一句,提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一些保存着古代风格和精神的棺木可以用来安葬亡者,这让诗人感到一些慰藉。周棺指的是遵循周朝礼制制作的棺木。
最后两句,“若向防丘逢孔父,尚遗马鬣诏今人”则是说,如果走到防守的土丘,遇见了古代贤君(孔子被尊为孔父),仍然能看到那些留给后人的马鬃(古代用以表示军功或战绩)。诗人希望这些遗迹能够告诫今日之人。
这首诗通过对长陵的眺望、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礼制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圯上编书未出奇,有来相问重相规。
桑蓬自笑平生志,泡露谁能万世基。
閒去带锄编露朮,醉来呼酒赋江蓠。
青门待得瓜成熟,不似西山老伯夷。
谁表新阡瞰石关,要将孝义轨人寰。
千年永宅归元亮,百尺丰碑葬鲁山。
旌旐尚存青槚外,亭台半在白云间。
儿孙自是骅骝种,早入君王十二闲。
钱塘日夜水东流,回首孤山绿尚稠。
千载老仙随鹤去,百年此地少人游。
相逢柳色还青眼,说着梅花总白头。
身后閒名推不去,当年误识薛杭州。
三百馀年卧甲兵,天低雨露此生成。
万家都会楼台矗,千顷平湖舸舰轻。
环佩玉堂人楚楚,靓妆珠箔女盈盈。
回头万事俱尘土,惟有湖痕岁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