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荆,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人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啊凉意深沉,山中啊桂树正繁
弹落帽上的灰尘,青草绿了仍未归返
家乡遥远啊离开楚地荆门,哀伤离别啊又来登高凭吊
握紧长剑啊更添感慨,再拔剑鞘啊发出声响
在湖中的小岛上采摘兰花芷草,遥望美人啊却在千里之外
我思念的人儿在那远方,与你共享明月却被秋水阻隔

注释

秋风:秋日的寒风。
凄凄:冷而悲凉。
山中:山野。
桂枝:桂花树枝。
余冠:脱下的帽子。
尘堕:灰尘落下。
芳草绿:青草转绿。
未归:尚未归来。
家遥遥:家路遥远。
辞楚荆:告别楚地荆门。
去国:离开国家。
重登临:再次登高眺望。
长剑:长柄剑。
增慨:增添感慨。
鸣铗:剑鸣声。
成音:发出声音。
中洲:湖中小岛。
兰芷:兰花和白芷。
美人:心爱之人。
千里:遥远的地方。
天一方:在天边。
共明月:共享明月。
隔秋水:被秋水阻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翰的作品,名为《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诗中充满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开篇便以秋风和桂花作为切入点,秋风萧瑟,带有一丝哀愁,而桂枝则象征着高洁和芬芳,这两者的并列使用,不仅营造了一种深秋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这两句通过对帽子上落满尘土和芳草依旧青翠的描述,传达了诗人长时间漂泊他乡、心怀家国之思的苦涩情绪。

"家遥遥兮辞楚荆,伤去国兮重登临。"

这里的“家”指的是故乡,而“辞楚荆”则是说要离开充满荆棘的故土,“伤去国”表达了离别之痛,而“重登临”则是在强调重返边陲的决心。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诗人手持长剑,内心涌上无限感慨,同时剑上的铃声响起,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增添了一种英雄哀愁的情怀。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人兮千里。"

诗人在河中的洲岛上采摘兰花,心中却向往着远方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更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思念是如此广阔,无边无际,而与远方相隔,只能与同一个明月共同享受这份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是诗人在异乡漂泊中对于家国的无限眷恋和渴望。

收录诗词(30)

刘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小传。 诗,以毛晋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断句合编为一卷。做诗追随“四灵”,王渔洋《香祖笔记》对其评价不高

  • 字:武子(一说武之)
  • 籍贯:长沙(今属湖南)

相关古诗词

吴门行

吴歌婉婉清如水,西风晓自阊门起。

双桡艇子采菱来,翠荇绿滨香十里。

芙蓉影落已知秋,溅湿罗衣眉黛愁。

回声荡桨入门去,明月家家秋水流。

形式: 古风

鸿门宴

江东遥遥八千骑,大战小战七十二。

刘郎晓鞭天马来,踧踏长安开帝里。

子婴已降隆准公,君王置酒鸿门东。

张良已去玉斗碎,三月火照咸阳红。

绣衣归来日将夜,可惜雄心天不借。

当时已失范增谋,尚引长戈到垓下。

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形式: 古风

翠屏曲

小亭帘幕垂阴阴,梅香入枕春生屏。

西窗月落翠被冷,鸟声残梦东风醒。

三年不唤清溪渡,梦里瀼西春水路。

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

形式: 古风

好事近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形式: 词牌: 好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