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使君挽歌(其一)

丹旐换红旌,萧萧五马鸣。

今朝为旅榇,昨日是专城。

爱子方之蜀,遗书未到京。

贰车郊外送,挥泪满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黑色的丧旗换成了红色的灵幡,马匹发出低沉的哀鸣声。
今天是为他运送灵柩,昨天他还独掌一方城池的重任。
疼爱的儿子刚去往蜀地,他的遗书还未送到京城。
车队在郊外悲痛地护送,泪水模糊了眼中的尘土。

注释

丹旐:黑色的丧旗。
红旌:红色的灵幡。
萧萧:形容马匹的哀鸣声。
五马:指送葬的五匹马。
旅榇:运送的灵柩。
专城:独掌一方城池。
爱子:疼爱的儿子。
蜀:四川。
遗书:遗留的书信。
贰车:负责护送灵柩的车辆。
郊外:郊外的路途。
挥泪:流泪。
尘缨:指驾车者头上的尘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翟使君离别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其不舍和怀念之情。

"丹旐换红旌,萧萧五马鸣。" 开篇即以鲜明的画面刻画出使君离去的壮观场景。"丹旐"指的是车盖,"红旌"则是军旗,这两者之交替,象征着权力与仪式的转换,而"萧萧五马鸣"则传达了即将出发或刚刚离去的紧迫感和急促声响。

"今朝为旅榇,昨日是专城。"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时间流转与空间变迁的感慨。在这里,“旅榇”指的是行军用的床铺,而“专城”则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的名称,两者的对比凸显了使君身份从稳定到流动的变化。

"爱子方之蜀,遗书未到京。" 这里透露出使君有家眷在蜀地,但其亲笔书信尚未送达京城。这不仅是对使君个人生活的一种揭示,也让读者感受到距离所带来的隔阂和思念。

"贰车郊外送,挥泪满尘缨。"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郊外为使君送行的情景。“贰车”即是随从的车辆,而“挥泪满尘缨”,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不舍与哀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时间和情感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场别离中的悲壮与深情。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翟使君挽歌(其二)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翟使君挽歌(其三)

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

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

樯翣穿云过,铭旌著雨垂。

洛阳多故吏,号泣住灵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霁后望山中春雪

谁种离离碎玉苗,晓楼吟望兴偏饶。

白云作伴宜长在,红日无情已半销。

聚映早霞明野寺,散随春水过溪桥。

世间安得王摩诘,醉展霜缣把笔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张处士溪居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径,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飧有药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