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首句“桃叶宜之子”,以桃叶比喻逝者,暗示其如桃叶般娇嫩美丽,同时“之子”二字则强调了逝者作为子女的身份,流露出对其早逝的痛惜。
“瓠犀咏硕人”一句,通过瓠犀(一种果实)来赞美逝者,瓠犀通常被认为形状美观,以此形容逝者容貌之美,进一步强化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已无蕡实在,空有褧衣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逝者虽已离世,但生前的美好形象犹在人们心中,如同新衣一般鲜明,而生命的实质却已消逝,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宝鉴谁临匣,罗巾自掩尘”,这里运用了宝鉴(珍贵的镜子)和罗巾(绣有花纹的丝巾)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逝者生前的美丽与精致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其离世后,这些物品被遗忘在匣中、罗巾上积满了灰尘,象征着逝者被遗忘的悲哀。
最后一句“夫贤兼子肖,入地也含嚬”,点明了逝者不仅是贤良的妻子,也是优秀的儿子,即使已经入土为安,仍然带着遗憾和不舍。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外貌、生活细节以及内在品质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逝者美好品质的永恒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