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玉堂阴二首答篁墩学士(其二)

采桑玉堂阴,阴浓树婆娑。

一采不满筐,竟日能几何。

乃知富贵地,不及穷山阿。

蚕成忽满眼,所得良亦多。

人言系家运,或者阴阳和。

向非夙夜勤,岂恃叶与柯。

衣多必思寒,吾民本同科。

欲将分蚕意,广被无偏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玉堂阴凉处采桑的情景,通过对比富贵之地与穷山之境,表达了对劳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诗中以“阴浓树婆娑”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随后通过“一采不满筐,竟日能几何”的描述,展现了劳作的艰辛与时间的宝贵。

接着,“乃知富贵地,不及穷山阿”一句,诗人借以表达对贫富差距的反思,认为在自然面前,富贵之地的优越感显得微不足道。而“蚕成忽满眼,所得良亦多”则赞美了辛勤劳动带来的收获,强调了劳动的价值。

“人言系家运,或者阴阳和”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人类命运之间的联系,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平衡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向非夙夜勤,岂恃叶与柯”则进一步强调了勤劳与智慧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

最后,“衣多必思寒,吾民本同科”表达了对人民共同命运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公平的向往。“欲将分蚕意,广被无偏颇”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将这种公平与和谐的理念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追求公正无私的原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劳动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关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劳动、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桑林乍绿蚕事方兴诗以嘉之

弥望桑林吐叶,垂枝嫩碧初匀。

竹舍正殷蚕务,天工雨露维均。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岸侧桑叶初碧

夹岸青青绕御舟,浓桑初茁满村讴。

省方遍问蚕家苦,春雨连绵尽日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织图二十三首(其一)第一图

豳风曾著授衣篇,蚕事初兴谷雨天。

更考公桑传礼制,先宜浴种向晴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织图二十三首(其二)第二图

柔桑初剪绿参差,陌上归来日正迟。

村舍家家帘幕静,春蚕新长再眠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