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金莲宝相》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金莲花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首联“绿天欹盖护花房,细吐莲趺拥法王”,以“绿天”形容花房周围绿叶的覆盖,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细吐莲趺拥法王”一句,将金莲花瓣比作法王,生动地展现了花瓣从花房中缓缓绽放的情景,赋予了花朵以神圣的象征意义。
颔联“大叶深藏华藏界,金茎似吐玉毫光”,进一步描绘了金莲花瓣的形态与色泽。通过“大叶深藏华藏界”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金莲花瓣与佛教中的“华藏界”联系起来,寓意着莲花的神圣与庄严。而“金茎似吐玉毫光”则直接赞美了金莲花瓣的色泽与光泽,仿佛是金色的茎干上吐露出晶莹的光芒,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颈联“欲知多宝原无相,讵识曼陀未有香”,转而探讨了莲花的内在本质与精神内涵。诗人借用“多宝”和“曼陀”这两个佛教词汇,表达了对莲花超越形相、香气的深层理解,强调了莲花内在的纯净与超脱。
尾联“谁向色阴空际住,心灯意蕊本清凉”,最后点明了诗人对莲花的哲思。通过“色阴空际住”这一表述,诗人暗示莲花虽生于尘世,却能超脱于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清凉与宁静。而“心灯意蕊本清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内在精神的赞美,认为莲花如同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其核心(意蕊)始终保持着清凉与宁静的状态。
综上所述,《金莲宝相》不仅是一首描绘金莲花瓣之美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