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县显曜院

绣地萦回宝势长,遍游宁倦徙胡床。

禅斋不顾幡风影,讲席乱飞花雨香。

苔阵暗连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凉。

我来懒上东台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绣地花纹盘旋如宝物般绵长,遍游其中也不觉疲倦,搬动胡床四处欣赏。
在禅房中修行,无暇顾及幡影摇曳,讲经的场所飘落着花瓣,香气四溢。
古老的僧榻周围青苔密布,芭蕉叶低垂,佛窗透出清凉的光影。
我懒得登上东台,只愿在此静观,目送秋树凋零,心中感怀北堂的岁月。

注释

绣地:精致的地面图案。
萦回:盘旋环绕。
宝势:珍贵的态势或纹饰。
宁:竟然。
倦:疲倦。
徙:移动。
胡床:古代一种可折叠的坐具。
禅斋:禅房。
幡风影:幡随风摆动的影子。
讲席:讲经的座位。
花雨香:飘落的花瓣带来的香气。
苔阵:青苔形成的阵列。
僧榻:僧人用的床榻。
古:古老。
蕉旗:以芭蕉叶制成的旗帜。
佛窗:佛寺的窗户。
凉:清凉。
懒上:懒得登上。
东台:某个东边的高台。
霜楸:秋天落叶的楸树。
北堂:可能指代北方的殿堂或回忆中的某处。

鉴赏

这首宋代梅挚的《新繁县显曜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绣地萦回宝势长”,以锦绣之地比喻寺庙的华丽与庄重,暗示了显曜院的宏伟壮观。次句“遍游宁倦徙胡床”表达了诗人游历寺中时的流连忘返,即使更换坐具也难以满足探索之趣。

第三句“禅斋不顾幡风影”,写禅房内专注修行,不为外物所动,连风中的幡影都未引起注意。第四句“讲席乱飞花雨香”,则通过花雨飘落、香气四溢的景象,展现了佛法传播的氛围,以及春天的美好。

第五句“苔阵暗连僧榻古”,描绘了岁月在古旧僧榻上留下的痕迹,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寺院的古老。最后一句“目送霜楸感北堂”,诗人站在东台上,遥望院中的老树(霜楸),不禁联想到远方的北堂,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显曜院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感悟和对家乡的怀念。

收录诗词(39)

梅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赠王益舜良殿丞(其二)

风度幽闲识宇高,暂分明寄握牛刀。

贾生学赡思仪汉,李白才多合继骚。

步武即看峨豸角,对扬几见掷麟毫。

琴斋颂罢吟魂远,时梦钧天醉碧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踏青

绮场纷纷十里赊,望中烟景半春华。

人游宝历青丝骑,路隘土桥金犊车。

绿衬凤头垂径草,红攒鹢首照汀花。

夕阳敲镫馀欢在,不惜鹴裘认酒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王益新繁县东湖瑞莲歌

东湖七月湖水平,鳞波暗织箫籁声。

中有植莲一万本,红漪相照摛繁英。

地灵气粹不我测,双葩倏如同一茎。

黄姑织女渡银汉,蜺旗凤葆罗空青。

又认英皇立湘渚,翠华不返凝怨慕。

五十哀弦顿晓声,骈首低昂泣珠露。

是时主人集宴喜,湖光侵筵霞脚腻。

朋簪峨峨尽才子,椽笔交辉云藻丽。

酒酣倚栏惜红晖,炳素徘徊萦不飞。

魏宫甄后昼方寝,彷佛有人持玉衣。

此邑古来无异政,室家疮痏何由庆。

三年鼠窃例皆然,以薪救火火弥盛。

自公柅车政克和,载途鼓腹腾讴歌。

歌公用心日皎皎,不独于今古应少。

因感珍芳两两开,玉贯珠联当县沼。

况我与公高适道,芝歌肯迹商山皓。

嘉谋嘉猷思入陈,愿将此类归华勋。

形式: 古风

昭潭十爱(其十)

我爱昭州果,西东此擅珍。

荔枝登宴美,桂子荐盘新。

映树珠含影,承牙玉溜津。

二年游宦乐,满腹岭南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