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耝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

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

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

须芽忽长茂,枝叶行可待。

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中的第八首。诗人以躬耕紫芝为题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首句“耝田种紫芝”,描绘了农夫辛勤劳作的情景,种植象征高洁品质的紫芝,寓意追求高尚理想。接下来,“有根未堪采”暗示紫芝虽好,但时机未到,不宜轻易采摘,暗寓人应耐得住寂寞,等待时机成熟。

“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悄然流逝和个人容颜的老去,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诗人通过“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这一生动画面,比喻人生的点滴努力如同露珠融入大海,虽然微小却不断积累。

“须芽忽长茂,枝叶行可待”预示着经过耐心等待,紫芝终将繁盛,象征着希望与期待。最后两句“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诗人借焚烧沉香的行为,表达坚守信念的决心,告诫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念,不因犹豫或后悔而放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辙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九)

海康杂蛮蜑,礼俗久未完。

我居久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形式: 古风

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

士寒饿,古犹今。

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

○○击鼓如鸣鼍,○○○○○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

阎夫子,勿谓使人难,使琴抑怨天不和。

明光昼开九○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形式: 古风

和南都赵少师

富贵功名已两忘,望高嵩华量包湘。

还家傲似蒙庄子,定策忠于汉霍光。

远访交亲情益重,共论诗酒兴偏长。

园亭继日休车马,却悔多年滞庙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汝阴少师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钟。

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