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

鬓鬟云半堕,雀沉钿翠,凤横钗朵。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

冷暖无人熨贴,但倦倚、纱笼残火。眠未可。

愁帘病阁,断肠功课。

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自题珠唾。

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

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深夜坐。

思量问伊知么。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玉漏迟·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描绘了一幅女子在秋夜独处的画面。首句“鬓鬟云半堕”形象地刻画了女子秀发披散,如云半垂的娇态。接下来,“雀沉钿翠,凤横钗朵”通过比喻,暗示了女子头饰的精致华美,以及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怯不胜寒,又听雁声飞过”表达了女子对寒冷的敏感和对远方雁鸣的触动,寓言着她对离人的思念。接着,“冷暖无人熨贴”揭示了她的孤单无依,只能依靠微弱的纱笼残火取暖。“眠未可。愁帘病阁,断肠功课”进一步渲染了她的愁苦情绪,仿佛每一声叹息都在加重她的哀伤。

下片转向女子的内心世界,“扫眉才子多情,也宛转怜香”赞美了她的才情与美貌,然而即使如此,她仍感到无人理解。“若作书生,还恐更痴于我”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甚至认为自己可能比书生还要痴情。最后,“欲访桃根艳迹,奈梦里、秦淮烟锁”借秦淮河的烟雾隐喻现实与梦境间的阻隔,她无法追寻心中的美好。

结尾“深夜坐。思量问伊知么”以深夜独坐的场景收束,女子在深思中发出疑问,流露出对未知答案的期待和无奈。整首词情感细腻,画面生动,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题周莲舫际唐断云砚

叩门客返端溪棹,携来袖中云气。

种玉生烟,跳珠洒润,组织文情幽细。风回镜里。

认荷叶轻圆,暑晴香腻。

点笔成霖,出山心事定如此。

竹田新翠欲滴,正茶温酿熟,波动帘子。

墨晕浮凉,罗痕绉远,谁画潇湘秋意。清泉乍洗。

现一发遥峰,断霞鱼尾。薄醉吟诗,睡龙应唤起。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西湖月.题陈琴斋月舲双泛图有序

珠帘影挂银河,看万顷秋波,照成冰雪。

嫩凉乍引,钗纹露洗,鬓丝烟织。

青山空翠远,认镜里、眉痕新画出。

试听取、三尺琼箫,定有凤凰飞集。

勾留十载西湖,正独自疏狂,雾鬟轻别。

玉尊同泛,香弦偶语,让君高逸。

芙蓉都睡了,笑薄梦、游仙人未识。

但瞒过、几叶渔舟,更谁知得。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卜算子.魏塘面城小憩

烟袅柳丝长,风业帘波直。

一架荼蘼尚未花,倒影池塘碧。

昨夜雨帘纤,芳事愁狼藉。

水面轻萍载落红,春老游鱼惜。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忆旧游.上巳日霁,青叔招同屠修伯、郁馥塘集小竹林园修禊

认霏桃巷曲,拂柳池塘,翠舫轻移。

仄径蘼芜绿,正莺声迟客,燕语催诗。

水云自结闲契,清梦不时宜。

愿借枕游仙,扫花供职,刻竹留题。回思。

旧游处,记九陌尘香,一骑烟飞。

芳事金台盛,恁年年赋别,红雨沾衣。

美人太息迟暮,愁过牡丹期。

且倚醉徵歌,东风院落听画眉。

形式: 词牌: 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