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对月

西风扫浮云,素月清夜满。

幽人愁不寐,一夕几辗转。

天河见澄霁,江流俯清浅。

身随栖鸟息,兴与孤云远。

叩门复何人,隔竹空吠犬。

竟须掩关眠,炉薰袅香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对月而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西风扫浮云,素月清夜满”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西风吹散了浮云,露出了明亮的月亮,整个夜晚都充满了清冷的月光。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明与纯净。

“幽人愁不寐,一夕几辗转”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幽居之人因心中有所忧虑而难以入眠,一夜之间翻来覆去,无法安睡。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失眠之苦,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纷扰和忧愁。

接下来的“天河见澄霁,江流俯清浅”两句,诗人将视线从天空转向地面,描绘了银河的清澈与江水的平静。这种由上至下的视角转换,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从广阔的宇宙回归到内心的平静。

“身随栖鸟息,兴与孤云远”则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进一步深化。他仿佛与栖息的鸟儿一同沉入梦乡,与孤独的白云一起飘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最后,“叩门复何人,隔竹空吠犬”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画面。门外传来犬吠声,却不知是谁来访,这增加了诗的悬念感,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

“竟须掩关眠,炉薰袅香篆”则收束全诗,诗人最终选择关门入睡,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宁静的努力。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县斋清坐有怀(其一)

门外无俗轨,相对惟独鹤。

短翮虽未全,志已翔寥廓。

轩然避鸡群,不受鹰隼搏。

持以比佳士,洁白诚相若。

笔端生云烟,胸中贮丘壑。

怜君青云姿,胡为滞莲幕。

英豪出草莱,阘茸履台阁。

新诗时有寄,妙语洗烦灼。

种学求根源,意匠无斧凿。

自惭非清流,讼牒困酬酢。

好古虽胆大,去恶愧力弱。

君来破吾颜,商榷尽流略。

高轩挂琴剑,景物如宿约。

遥山倚青冥,远水带城郭。

圆荷已浮花,晚笋亦脱箨。

涓涓风露清,湛湛河汉落。

浊醪有妙理,与子随意酌。

万事付傥来,何必问日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县斋清坐有怀(其二)

学道未忘名,欲跨扬州鹤。

渊明赋归来,颇恨未恢廓。

平生刚褊性,敢避穷兽搏。

君诗如清琴,平淡犹贺若。

泠然山水音,妙响振林壑。

宁为太史走,岂事桓温幕。

乐哉吴望游,微凉生殿阁。

况兹积雨后,枕簟谢焚灼。

未能去三彭,便可休六凿。

跌宕文字间,诗酒自相酢。

气凌李杜豪,力振曹刘弱。

偏师攻长城,稍稍出方略。

山川助离骚,景象如宿约。

阴风起虚籁,暮霭昏城郭。

菡萏泛金塘,筼筜陨银箨。

卧看晓参横,坐待残月落。

不愁衣典尽,尊空莫起酌。

明朝醉复醒,生忧押垂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雪中过盘石山寄刘季山

离家六十日,晴岚逐征鞍。

已嫌狐裘重,渐喜絺縠单。

朅来古清湘,狂风捲涛澜。

小市人寂寂,夜深雪漫漫。

谁知桂岭北,风雪如长安。

明朝过盘石,仰见苍苍山。

上有千尺松,下有百丈滩。

刘子方避谤,结茅寓其间。

却扫谢友朋,儿女俱团圞。

南行敢踌躇,履险如惊湍。

我心本无虑,莫作拘囚看。

肯学老钟仪,楚奏声嘶酸。

形式: 古风

伊洛节上人寓浯溪中宫寺作溪月亭诸人咸赋诗辄留鄙句

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

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

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

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