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院

何处寻三窟,端来寄一壶。

岩根接沧海,云杪挂浮图。

古壁碑漫灭,灵鳗事有无。

昌公好相识,閒暇说江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在何处寻找那隐秘的三个洞穴,只带来一壶酒作为礼物。
山岩底部直连着苍茫大海,云层之上挂着佛塔的倒影。
古老的石壁上碑文已模糊不清,关于神灵鳗鱼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
昌公是我熟识的朋友,在闲暇时会讲述江湖的传说。

注释

何处:哪里。
寻:寻找。
三窟:三个隐秘的地方。
端来:带来。
寄:赠送。
岩根:山岩底部。
沧海:大海。
云杪:云层之巅。
浮图:佛塔。
古壁:古老的石壁。
碑漫灭:碑文模糊不清。
灵鳗:神灵鳗鱼。
事有无:故事是否存在。
昌公:昌公,可能是人名。
好相识:熟识的朋友。
閒暇:闲暇时光。
说江湖:讲述江湖之事。

鉴赏

这首诗名为《宝林院》,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处隐秘而神秘的所在——宝林院。首句“何处寻三窟”,暗示了宝林院可能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三个隐秘的入口或藏身处。次句“端来寄一壶”则以壶为载体,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之情,仿佛将心灵寄托于这壶中。

“岩根接沧海”描绘了宝林院地理位置的险峻,靠近海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云杪挂浮图”则进一步渲染出宝林院的高耸入云,佛塔如画般悬挂在云端,显得庄严肃穆。

“古壁碑漫灭”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古老的墙壁上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一句“灵鳗事有无”引入神话传说,可能是指宝林院与神秘的灵鳗故事有关,增加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结尾提到“昌公好相识”,表明诗人与这里的主人昌公交情深厚,闲暇时会一起谈论江湖之事,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描绘宝林院的环境和传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招王奕世

闻说铜山下,书屏四面开。

就僧煮紫笋,共客席青苔。

铁画年俱长,霜根顶未栽。

何当端午暇,一别剡乡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杭城风雨中简子昂

五月钱塘风雨秋,怀人频倚面山楼。

云收树色遥成海,水学江声暗入沟。

一斗尽输无事饮,千金不买辟寒裘。

自怜寂寞无玄学,车马门前过似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法善院

野火烟云窟,春溪风日朝。

花迟年有闰,树密地无徭。

山鼓通荒戍,庭碑认往朝。

客言僧可隐,胜似隐农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苕溪

六月苕溪路,人看似若耶。

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