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三首(其三)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用香墨勾画弯弯的眉毛,胭脂淡淡地匀在脸上。身着蓝衫和杏黄裙,独倚栏杆上默默地涂着口红。
情郎一去如流水,她却半掩着房门盼人归。情郎就像飘忽不定的云,如何寻得到他的踪迹呢?一直等到黄昏,又是一弯新月挂在天边,月不圆人也难团圆。

注释

香墨:画眉用的螺黛。
燕脂:即胭脂。
揉蓝:蓝色。
蓝,可提取蓝色颜料的植物,揉搓可得青色。
檀:檀色,近赭的红色,屡见《花间集》,如张泌《生查子》“檀画荔枝红”,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
这口红只圆圆地涂在唇中间,故曰“点”。
流水:隐喻时光悄悄地逝去。
这里的“行云”比喻薄情郎,“乱山”比喻心烦意乱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女子独自凭栏的静谧画面。"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精心妆饰的情景,香墨勾勒出细致的眉眼,淡施的胭脂透出微微红晕。"揉蓝衫子杏黄裙",则展现出她身着清新色彩的衣裙,显得既素雅又娇媚。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女子独自站立在栏杆边,默默无言,只有轻轻一抹檀口朱红,透露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流水和落花增添了离别的感伤,半掩的门扉更显孤独。

"乱山何处觅行云",女子遥望远方,试图在纷乱的山峦中寻找那远去的身影,如同行云般飘忽不定。最后一句"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以新月和黄昏的景象收束,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寓言着时光流转,人事如梦,女子的等待似乎遥遥无期。

整体来看,秦观的这首《南歌子·三首(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品令.二首(其二)

掉又惧。天然个品格。于中压一。

帘儿下时把鞋儿踢。语低低、笑咭咭。

每每秦楼相见,见了无限怜惜。

人前强不欲相沾识。把不定、脸儿赤。

形式: 词牌: 品令

品令.二首(其一)

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吃。好好地恶了十来日。

恰而今、较些不。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胳织。

衠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

形式: 词牌: 品令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桃源忆故人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