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登第东归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

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

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

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

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

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

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

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

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

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

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

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形式: 古风

翻译

研习古道已深入,反过来要求他人则不易。
初次读诗未识你,怀疑你来自建安时期。
海边难道没有家?但终究难以成为故乡。
得失或许命中注定,世间道路充满艰难险阻。
我皇崇尚古风,文治大权交付给贤能之人。
若此刻为你,定能在科举甲科中崭露头角。
晚年发达往往早贵,这是世间普遍的看法。
一夜之间容颜减,虽然疾病但心仍安然。
你的居处如清明,冷灶升腾新炊烟。
高尚的情操不愿享乐,只愿花盛开在马前。
归程不再逗留,目标直指田园生活。
邻居酿的美酒熟透,千树霜橘硕果累累。
你可还记得长安冬夜,围炉论诗的风雪寒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告别友人、踏上归乡之路的场景。开篇两句“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表达了对古典文化深入研究而难以寻找能够理解其价值的人。接着,“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怀念之情,好像是与古代的建安时期相遇一般。

中间部分“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心情。紧接着,“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得失与命运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以下几句“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赞颂了当朝的文化复兴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取得功名的期望。

后半部分“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则透露了一种淡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平静。紧接着,“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以及对即将归乡的期待。

末尾部分“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则描绘了一种温馨和丰收的田园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在长安之夜讨论诗歌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文学追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学术探索和个人功名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擢第东归

同家楚天南,相识秦云西。

古来悬弧义,岂顾子与妻。

携手践名场,正遇公道开。

君荣我虽黜,感恩同所怀。

有马不复羸,有奴不复饥。

灞岸秋草绿,却是还家时。

青门一瓢空,分手去迟迟。

期君辙未平,我车继东归。

形式: 古风

送友下第游雁门

相别灞水湄,夹水柳依依。

我愿醉如死,不见君去时。

所诣星斗北,直行到犹迟。

况复挈空囊,求人悲路岐。

北门记室贤,爱我学古诗。

待君如待我,此事固不疑。

雁门春色外,四月雁未归。

主人拂金台,延客夜开扉。

舒君郁郁怀,饮彼白玉卮。

若不化女子,功名岂无期。

形式: 古风

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以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形式: 古风

送李殷游边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

征驾在我傍,草草意难说。

君居洞庭日,诗句满魏阙。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孟夏出都门,红尘客衣热。

荒城见羊马,野馆具薇蕨。

边境渐无虞,旅宿常待月。

西园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壮志安可留,槐花樽前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