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季孙

偶著儒冠敢陋今,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已任人前后,揭厉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薪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所受儒家教育和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自我反省与感慨。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深,通过一系列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恼。

"偶著儒冠敢陋今"表明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所追求的儒家理想现在已经有些许陋习,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自怜多负少时心"则是对过去理想主义倾向的一种自我同情,感到年轻时的热血和承诺如今未能完全实现。

"轾轩已任人前后"指的是社会地位和名望已经由他人所决定,而诗人自己对于这些世俗成就似乎并不在意。"揭厉安知世浅深"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似乎认为世上的是非得失并不是那么重要。

"挟策有思悲慷慨"中,“挟策”指的是手持竹简或书卷,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思考和忧虑。"悲慷慨"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快。

"负薪无力病侵淫"此句通过“负薪”这一古代贫困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目前状况的无奈和不满。"病侵淫"则可能指的是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力的感受。

最后两句"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君”)的馈赠感到羞愧,因为这些礼物并没有真正解决诗人的困境,反而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家庭的贫困和无法回报的窘况。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王安石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剖析,他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理想与现状之间差距的描绘,展现了个人对于社会、政治以及人生价值观的一种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答孙正之

无才处处是穷涂,两地谁传万里书。

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

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

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答张奉议

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

结蟠茅竹才方丈,穿筑沟园未过旬。

我久欲忘言语道,君今来见句文身。

思量何物堪酬对,棒喝如今总不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

郁金香是兰陵酒,枉入诗人赋咏来。

庭下北风吹急雪,坐间南客送寒醅。

渊明未得归三径,叔夜犹同把一杯。

吟罢想君醒醉处,钟山相向白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

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

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

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