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二)天久不雨高田皆坼乡人祈祷阅月乃雨远近告足有足喜者

长夏久不雨,良田失欣荣。

尘生畎浍间,小大空营营。

麻粟半乾死,所忧负春耕。

嗷嗷走香火,灵湫汲寒清。

梵呗喧里社,油云被嘉生。

俄然下甘泽,驩声接柴荆。

年年镐京宴,及此万宝成。

偷生得一饱,感慨难为情。

顾念龙在野,悲歌泪纵横。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干旱后,大地渴望雨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干旱中的焦虑与无奈,以及他们对雨水的迫切期待。诗中通过“尘生畎浍间”、“麻粟半乾死”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干旱对农田和作物的影响,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接着,诗人描绘了人们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的香火活动,以及他们对神灵的虔诚。通过“嗷嗷走香火”、“灵湫汲寒清”等词句,展现了人们在干旱中寻求帮助的场景。同时,“梵呗喧里社,油云被嘉生”则暗示了宗教仪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当甘霖终于降临时,诗中通过“俄然下甘泽,驩声接柴荆”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以及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雨水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也象征着希望与丰收的到来。

最后,诗人感慨于“年年镐京宴,及此万宝成”,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思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艰难时刻人们相互扶持的情感。通过“偷生得一饱,感慨难为情”、“顾念龙在野,悲歌泪纵横”等诗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不易的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干旱与雨水之间的自然循环,以及人类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三)寄江彦文纬

往追双玉人,芒屦踏岩谷。

阿咸今独往,宰上森拱木。

公来定何时,旧唱犹能续。

寻壑复穿云,仙山看飞鹿。

形式: 古风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四)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中种物

密云弥四极,纷纷乱空华。

斯须失千嶂,僵木忽以芽。

眼中万株春,璀璨通岩涯。

迨此凡艳熄,坤舆净无瑕。

苍根移远梅,不惮涧谷遐。

含冰伴幽独,思虑无由邪。

宝树发银界,无脩證三耶。

皎皎天宇外,何劳凌绛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五)野人致紫竹栽手植方丈后

名山昔远游,老罢无复睹。

永怀避世士,往往寄农圃。

移家白云根,及此未春雨。

桃梅足新栽,把玩喜欲舞。

可无紫琅玕,叶作翠凤羽。

宠光松菊径,萧散烟霞聚。

雌雄比嶰谷,颜色盖南浦。

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

咄嗟勿留情,万物乃吾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六)得白菌引酒径醉

春霖接岁寒,鲑菜已久索。

谁持玉轮菌,侑我金凿落。

安知老瓦盆,平昔滋味薄。

得此径陶然,朱颜忽如昨。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