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浮光上东洛,杨彩满圆灵。
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清。
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
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形。
远近凝清质,娟娟出众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水边景象的画面,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人通过对光线和水面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浮光上东洛,杨彩满圆灵”一句,以“浮光”指代春日和煦的阳光,与“杨花”相结合,形象地描绘出柳絮随风飘扬、如同细雨般覆盖着水面的情景。这里,“东洛”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但在此处更多的是作为诗意的一部分,用以营造氛围。
“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两句,则从光线的变化来描写水面的涟漪和时间的流转。光影在水面上的闪烁不定,以及水中倒映着岸边景物,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清”一句中,“不分沙岸白”表明阳光没有选择地照耀着河岸,而“偏照海山清”则强调了春日阳光特别照亮了远处的海边山峦,突出了海山在春光中的清新。
接下来的几句:“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形。”通过对室内阳光照射的描写,以及窗棂、门户上光影的变化,更深化了春日光线温柔而又生动的特性。
最后,“远近凝清质,娟娟出众星”一句,以“远近凝清质”概括了整个景象的清新与和谐,而“娟娟出众星”则是对春夜星空中那些璀璨如织、各具特色之星辰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光线、水面、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春日世界。
不详
生卒年不详。德宗建中进士。《全唐诗》存诗5首
章奏中京罢,云泉别业归。
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
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
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拿。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
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
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
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
文史归休日,栖闲卧草亭。
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
垂露和仙药,烧香诵道经。
莫将山水弄,持与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