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暝入高楼,西风又送砧声暮。断鸿来去。

云暗江天路。象管鸾笺,不赋销魂句。秋怀苦。

愁风愁雨。人是芭蕉树。

形式:

鉴赏

这首《点绛唇》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女诗人吕惠如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内心深处的愁绪。

“瞑入高楼,西风又送砧声暮。” 开篇即以黄昏时分的高楼为背景,西风送来的捣衣声在暮色中回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砧声,古代妇女在秋日里为远行丈夫准备冬衣时,会将衣物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敲打,使其平整,这一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悠长,触动着游子的心弦,也引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断鸿来去。云暗江天路。” 接着,诗人笔下的景象更加辽阔,断续的鸿雁在空中飞翔,它们的踪迹时隐时现,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而此时的天空被乌云遮蔽,江面与天际连成一片,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遥远和迷茫,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象管鸾笺,不赋销魂句。” 这一句中的“象管”指的是象牙制成的笔,“鸾笺”则是华丽的纸张,两者都是文人用来书写诗歌的珍贵工具。然而,在此刻,诗人却无法用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因为她的思绪已被愁云笼罩,无法写出令人心醉的诗句。

“秋怀苦。愁风愁雨。人是芭蕉树。”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楚。秋风秋雨,不仅让自然界的景物显得萧瑟,更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她自比为一棵被风雨摧残的芭蕉树,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秋日里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凄凉景象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无奈与哀愁,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收录诗词(24)

吕惠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秋日泛舟

杨柳萧疏秋欲笑。细雨斜风,凉入渔人棹。

八月湖山供笑傲。全家都作烟波钓。

醉向青天歌古调。短笛无腔,不怨知音少。

我自夷犹天地好。古今一任愁难了。

形式:

浣溪纱

兔魄初残桂萼凋。弯弯月子倩谁招。

空庭虫语闹如潮。

花暖镫深浑似梦,酒阑人散转无聊。

强将笑语忆前宵。

形式:

齐天乐.重九游雨花台

连呼酒上荒台去,诗心欲飞岩岫。

一抹斜阳,满城烟霭,万柳垂垂低首。鞠花开否。

正剪出金英,雁风吹透。

十亩霜腴,看来花不似人瘦。

世间多少荣辱,任西风马耳,于我何有。

此日秋清,去年人健,难得好怀依旧。一杯在手。

看转烛光阴,俊游休负。几个重阳,几回开笑口。

形式:

鹊桥仙

钟声远寺,鸡声近陌,曙色渐分林罅。

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

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