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其三)

山色不违人,嵌满千家窗。

形式: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色与人间和谐共存的景象,通过“山色不违人”这一句,表达了山川之美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完美融合。山色不仅没有与人类的生活环境相冲突,反而成为了点缀,镶嵌在每一家的窗户之中,让居住者能够随时欣赏到自然的美景。

“嵌满千家窗”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山色被广泛地纳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无论是富户还是贫家,都能享受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种景象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一种深邃的哲理:自然之美不应被隔绝于人类生活之外,而是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居住环境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偈六十三首(其二十四)

三八念诵,五日一参。古佛标榜,今人可观。

通方上士,不用颟顸。如石含玉,似地擎山。

直下会得,也大无端。

明暗一条今古路,依俙屈曲隔烟岚。

形式: 偈颂

因山见水,见水忘山。山水俱忘,理归何所。

形式: 偈颂

以偈问清远禅师

劫火威音前,别是一壶天。

御楼前射猎,不是刈荒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一水吞空远,三峰峭壁危。

猊台重拂拭,共喜主人归。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