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生野墅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清晨景色清冷宁静,探访山陵寻找隐居之人。
野外小道仅够马车通行,溪边道路满是尘土。
辨认菊花找到陶渊明的居所,观察谷物识别鲁国的粮仓。
树林水边特别让我愉悦,鱼鸟似乎也在挽留游人。
雨过天晴,群山美景尽显,林间空旷,各种声音清新悦耳。
我想与长沮交谈,但并非寻求迷失方向的指引。

注释

风物:景色。
澹萧:清冷宁静。
陵阿:山陵。
隐沦:隐士。
野杠:野外小道。
裁度:勉强通过。
劣生:满是。
尘:尘土。
认菊:辨认菊花。
陶宅:陶渊明的居所。
观禾:观察谷物。
鲁囷:鲁国的粮仓。
林皋:树林水边。
偏乐:特别喜欢。
鱼鸟似留人:鱼鸟似乎在挽留人。
山霁:雨过天晴。
群妍:群山美景。
众籁:各种声音。
新:清新。
亟相语:急切交谈。
非敢:并非敢。
迷津:迷失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风物澹萧辰”一句,设定了一个清新淡雅的早晨场景,风轻物静,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陵阿访隐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之地的探寻和追求。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两句,通过描写田野中的道路和自然界的小径,以及由此而生的尘土,传递出一片宁静恬淡的景象。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则是诗人通过对植物(如菊花、禾稼)的观察,联想到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如陶渊明和鲁仲连,表达了对古人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赞美。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两句,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感觉到鱼鸟也像是要留住他,不愿让他离开这片宁静的自然环境。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继续描绘了山中的美丽景色和森林中的清新气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最后,“长沮亟相语”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交流和对话,而“非敢问迷津”则是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探问更深层次的道理,保持了一种恭敬和谨慎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初除直讲献内阁冯学士孙侍郎

圆海崇遗教,中陵育茂材。

雾从仙市合,风向舞雩来。

宝篆侔东壁,儒篇访曲台。

泮芹参上俎,燕彗拥轻埃。

鼓箧华冠聚,丘山缥帙开。

虫形浮墨沼,鼠耳绽经槐。

有客缘承乏,无庸愧滥陪。

难重汉家席,易眩鲁门杯。

学困青箱广,书愁皓首催。

空尘博士议,不称洛阳才。

高阁连云景,层城枕斗魁。

惟应仲尼冶,未惜铸颜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应诏内苑牡丹三首(其一)千叶

一豫凝皇览,千英荐瑞葩。

压枝高下锦,斜蕊浅深霞。

叠采晞阳媚,鲜苞照露斜。

九茎休衒叶,五出浪言花。

郁郁云柯覆,葱葱气瓣嘉。

群心识天意,成数佐皇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应诏内苑牡丹三首(其二)双头

化工凭协气,花品效尤祥。

旖旎双苞艳,氤氲一种香。

参差迎夕露,左右傃朝阳。

有意同缃干,无言并绛房。

万灵天会帝,三月史书王。

故此呈繁卉,还将助乐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怀古眺望

城闉聊属眺,千古恨悠悠。

夏享空台毁,韩亡故社留。

庙祠旌颍凤,溪水识巢牛。

春色依林动,晨烟傍戍浮。

庌驺閒自集,田鹤叫相求。

町筱沿缘密,川葭靃靡柔。

栎墟迷郑鄙,騩路隔轩游。

感昔如吾辈,曾经几斛愁。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