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

今年麦熟亦可喜,紫石霏霏落钟乳。

我从田家惯饼饵,梦想风味今未已。

箬叶浮浮捲牛舌,瓷瓯泛泛割龙耳。

一丸萝卜吾岂无,悲歌不怕红娘子。

诗成不满贵公笑,书生岂识饼十字。

形式: 古风

翻译

今年麦子丰收实在可喜,紫色的石蕊纷纷落下如钟乳。
我从小在农家就习惯了吃饼,对那种风味至今仍念念不忘。
竹叶包裹着牛舌,像漂浮的船只,瓷碗中盛着的是切开的龙耳状食物。
我并非没有萝卜这美味,只是面对红娘子的嘲笑,我不怕唱出悲伤的歌。
写完这首诗却仍未满足您的笑声,书生哪里懂得饼的真正味道。

注释

麦熟:麦子成熟。
紫石:可能指紫色的石头或某种植物果实。
钟乳:钟乳石,自然形成的石笋或石柱。
饼饵:面食,这里指农家常吃的饼。
箬叶:竹叶。
牛舌:比喻形容食物形状。
龙耳:形容食物切片的形状。
红娘子:可能是对女性的昵称,也可能暗指某人。
贵公笑:贵公,尊称,此处指诗人的朋友或尊长,笑是对诗的评价。
饼十字:饼字有十字结构,诗人借此调侃自己不精通烹饪。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赵文的《麦熟》描绘了丰收季节的喜悦景象。首句“今年麦熟亦可喜”直接表达了对丰年粮食的欣喜之情。接下来,“紫石霏霏落钟乳”以奇特的比喻,形容麦粒饱满如钟乳石般落下,形象生动。

诗人自述“我从田家惯饼饵”,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熟悉和喜爱,对家乡风味的深深怀念。“梦想风味今未已”进一步强调这种思念之情难以释怀。接下来两句“箬叶浮浮捲牛舌,瓷瓯泛泛割龙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制作饼食的过程,暗示着美食的诱人。

最后两句“一丸萝卜吾岂无,悲歌不怕红娘子”,诗人虽然提及有萝卜可供,但仍以“悲歌”表达对饼类美食的执着,甚至不惜以“不怕红娘子”的豪情来表达对饼的深情。结尾“诗成不满贵公笑,书生岂识饼十字”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说自己的诗作虽好,但对饼的热爱却超越了文字的表达,显示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味道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家乡美食的独特记忆。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抵豫章

泊舟豫章城,黑潦满道周。

街衢未改昔,故旧罕所留。

行投学子庐,假榻得小休。

灯前作家书,岂为儿女谋。

戒之筑土室,弟骨至则收。

茫茫念三年,此骨知在不。

置书就我寝,泫然泪双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明皇游月宫歌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

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

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母屏。

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

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

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

形式: 古风

枕上闻大风

梦中颠风摇梦魂,老夫起坐心未平。

树枝上下觉山动,窗户开阖疑鬼行。

鱼龙翻空江海怒,虎豹入丛道路清。

溪头梅花无恙否,为子展转难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河之水

河之水,深复深。舟以济,犹难谌。

被发之叟,狂不可针。岂无一壶,水力难任。

与公同匡床,恨不挽公襟。乱流欲渡,直下千寻。

我泣眼为枯,我哭声为瘖。

投身以从公,岂不畏胥沉。

同归尚可忍,独生亦难禁。公死狂,妾死心。

蛟龙食骨有时尽,惟有妾心无古今。

河之水,深复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