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元镇规模董北苑米南宫父子写山水云物殊有标致见示春江捕鱼图遂赋此

春江聚网万鱼急,渔人相欢鱼相泣。

负薪深山何处樵,利害相乘不相及。

海鸥冥冥秋影微,黄叶江南一棹归。

人间得失两无迹,不废山水含清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更迭下的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哲思。

首句“春江聚网万鱼急”,以春天江水涨满、捕鱼繁忙的场景开篇,生动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接着,“渔人相欢鱼相泣”一句,将人与鱼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渔民的喜悦,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

“负薪深山何处樵,利害相乘不相及。”这两句转向了对山林生活的描绘,通过“樵夫”的形象,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利害相乘不相及”这一表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世间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海鸥冥冥秋影微,黄叶江南一棹归。”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秋季,海鸥在天空中翱翔,落叶铺满了江南的小舟,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通过“一棹归”这一动作,诗人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回归与寻找内心的旅程。

最后,“人间得失两无迹,不废山水含清晖。”这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诗人认为,无论世间如何变化,自然之美始终如一,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变换下的自然景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村田乐图

尺素自是高唐物,莹如秋水宜设色。

何人画此畎亩间,二三老人若相识。

茅屋萧条古树下,农务未殷牛在野。

或怜鸲鸲脱笼絷,或弄狝猴笑真假。

老翁政自如儿嬉,高髻襁负相扶持。

古时枌社祀田祖,移馔高亭随所宜。

抱瓮初来未贮酒,亦有生鹅宛延首。

村优竞携乐具至,犬怪鸡惊儿拍手。

拄杖出门欣见宾,杂花满庭生好春。

岁时无事得如此,击壤何必非尧民。

骑驴过桥殊矍铄,携具荒陂来赴约。

定知张果千岁人,游戏人间共杯酌。

形式: 古风

同开先南楚悦禅师观息斋画竹卷于崇仁普安寺煜公之禅室盖煜之师一初本公所藏也因记延祐甲寅息斋奉诏写嘉熙殿壁南楚与之同寓庆寿寺时予同为太常博士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乃题其后云

嘉熙殿里春日长,集贤奉诏写苍筤。

迩来二十有五载,飘零残墨到江乡。

匡庐高人昔同住,每见挥毫凤鸾翥。

木枯石烂是何年,修竹森森长春雨。

形式: 古风

柳塘野鸭

江南水退秋光浅,风柳参差万丝捲。

鸳鸯在梁凫在渚,荡荡扁舟去家远。

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

断蒲折苇野水阔,烂烂明星且将弋。

翠盘擎露夜深寒,玉色亭亭落月残。

太液池头黄鹄下,梦中曾见画中看。

形式: 古风

江贯道江山平远图

江参去世二百年,翰墨零落多无传。

人间几人写山水,谁能意在挥毫前。

昨见石林旧家物,春雷叠嶂初破墨。

我和叶诗颇豪放,三者相望都突兀。

险危易好平远难,如此千里数尺间。

高云舒卷非散地,丽日照耀皆名山。

我持美脯酒一斗,墨汁盈盘可濡首。

江生精神作此山,向山呼生当至否?

高秋银汉天无云,帷中泠然来夜分。

黄茅岭头华盖顶,画我独访浮丘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