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贯道江山平远图

江参去世二百年,翰墨零落多无传。

人间几人写山水,谁能意在挥毫前。

昨见石林旧家物,春雷叠嶂初破墨。

我和叶诗颇豪放,三者相望都突兀。

险危易好平远难,如此千里数尺间。

高云舒卷非散地,丽日照耀皆名山。

我持美脯酒一斗,墨汁盈盘可濡首。

江生精神作此山,向山呼生当至否?

高秋银汉天无云,帷中泠然来夜分。

黄茅岭头华盖顶,画我独访浮丘君。

形式: 古风

鉴赏

《江贯道江山平远图》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名为“江山平远图”的画作,展现了其对艺术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诗中首先提到江参去世已逾二百年,墨迹零落,难以寻觅,引出对艺术传承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出疑问:在众多擅长山水画的艺术家中,谁能在挥毫之前就将意境融入笔端?随后,诗人展示了自己与友人叶诗的豪放风格,并赞叹这幅画作在三者作品中的独特之处。诗中强调了山水画中“险危易好,平远难求”的艺术挑战,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千里江山的壮阔景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画中云烟的流动与阳光的照耀,赋予山水以生命与活力,使名山大川仿佛触手可及。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行动——携美酒与墨汁,准备沉浸于这幅画作之中,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诗中还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浮丘君,寓意着对艺术境界的向往与探索。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江山平远图”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过程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

云巢幽人爱江渚,抽思挥毫写横素。

波澜不惊潦水尽,秋气晶明绝烟雾。

征帆去棹不相袭,岸曲洲旋总堪赋。

孤村城市仅如蚁,百丈牵江直如缕。

萧萧木叶洞庭波,历历晴川汉阳树。

蒹葭宿雁天欲霜,丛苇寒鸦日云暮。

就中楼观何王宫,想见华年贮歌舞。

丹青倒景骇灵怪,粉黛含情怨幽阻。

青春游子憺忘归,白日泠风帐中语。

人间遗迹何足留,最惜精思堕尘土。

郭熙平远无散地,小米苍茫托天趣。

铦锋铓戟不破墨,刻画晶荧昔谁苦。

渤海细书艺文草,精绝戈波绝回互。

南唐后主万鸦图,点点晨光动毛羽。

昔年曾见今目昏,虽复逢之亦难睹。

汪侯此卷出故家,相示摩挲极愁予。

香奁犀轴见者稀,谩录馀情示来者。

形式: 古风

题渔村图

黄叶江南何处村,渔翁三两坐槐根。

隔溪相就一烟棹,老妪具炊双瓦盆。

霜前渔官未竭泽,蟹中抱黄鲤肪白。

已烹甘瓠当晨餐,更撷寒蔬共萑席。

垂竿何人无意来,晚风落叶何毰毸。

了无得失动微念,况有兴亡生远哀。

忆昔采芝有园绮,犹被留侯迫之起。

莫将名姓落人间,随此横图卷秋水。

形式: 古风

题韩干画马

韩生观马十二闲,时写一二传人间。

坡翁尝来伯时宅,见此遗迹开衰颜。

前行如云尘不动,后者追风绝飞鞚。

昔人能事已可能,始觉赏识非虚讽。

昔观秘府韩绝少,得见龙眠已惊倒。

使人读诗如见画,人中岂复生坡老。

五云之中天上奇,代产名驹天子骑。

神明尚令后古见,莫叹韩生非画师。

形式: 古风

题秦虢二夫人承召游华清宫图

贵人并鞚如轻鸿,承恩驰入华清宫。

道途先不止行客,策蹇奔趋乌帽风。

奚囊堕地何足拾,岂有篇章浪相及。

画史当时妙墨传,光彩流动狂情急。

君不见白头拾遗徒步归,明眸皓齿事皆非。

朝天泥滑袖封事,高阁雨馀宫漏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