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施心菊医士

闻道仙翁昔种菊,君今对菊独凄神。

萧条三径犹含露,怅望深秋似有人。

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

相从何日东篱下,愿乞余香慰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医者与菊花之间的深情对话,充满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首句“闻道仙翁昔种菊”,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想象到古代仙翁在山林间种植菊花的情景,为整首诗奠定了超脱尘世的基调。接着,“君今对菊独凄神”一句,将读者带入到当前的场景,一位医者独自面对着菊花,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有着深深的感慨和孤独。

“萧条三径犹含露,怅望深秋似有人”这两句,通过描绘菊花在秋风中的萧瑟景象,以及医者在深秋时节的怅然若失,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菊花的露珠仿佛是自然界的泪滴,映照出医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则展现了医者的专业精神和高尚品质。他不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还愿意在物质条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继续研究和传承医学知识,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最后,“相从何日东篱下,愿乞余香慰病身”表达了医者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以及希望通过菊花的香气来治愈心灵的病痛。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医者与自然、与生命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赠江阴陈君

幽栖选地傍江濆,高士风流宿所闻。

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

琴尊不厌丘中赏,鱼鸟堪为物外群。

怖尔眉间多道气,年来曾读五千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刘范东提学

不材因得返园庐,穷巷犹存四壁余。

生计十年思种树,病身终岁强移书。

山僧白社容相往,长者高车日与疏。

畴昔虚蒙国士待,于今樗散更无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伯祖平乐守素斋翁像

国史己收循吏名,蛮方犹忆使君清。

祀留桐县如朱邑,文谕南夷比陆生。

湘江又见棠花发,漓浦还闻俎豆成。

清白传家自公始,高门大纛岂为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朱子学迁居

辛勤四十有此居,生事萧条只晏如。

行李随身一长铗,疏藤挂壁数椽庐。

愧无厚禄堪助汝,寔有高文能起予。

独惜杨雄名位薄,世人谁识太玄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