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三)

辞家日已远,到县程将近。

是身如蓬梗,飘泊何由定。

石斗浪声齐,月摹人影正。

江神愿乞灵,明朝风力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宿江口舟中见月(其三)》描绘了离家已久,舟行江上的孤独与期待。首句“辞家日已远,到县程将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旅程的临近感。接下来,“是身如蓬梗,飘泊何由定”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随风漂泊的蓬草,流露出生活的无定和内心的不安。

“石斗浪声齐,月摹人影正”通过写景,描绘出江面的宁静与月光的清晰,映照出舟中人的孤独身影,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最后两句“江神愿乞灵,明朝风力顺”则寄予了对江神的祈求,希望明日风平浪静,暗示了诗人对旅途安全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行舟经历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对未来的期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26)

唐文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一)

我来宰斯邑,倏忽十月馀。

县庭纷聚讼,好怀那得舒。

自春已踰夏,光景过隙驹。

人生百年间,何为事区区。

今晨偶公出,庙门坐斯须。

山光列图画,树声杂笙竽。

欣然乐閒适,不受凡俗拘。

吟眸豁无际,群峰环四隅。

愧匪廊庙器,亦非山泽臞。

自甘牛刀试,民瘼何由苏。

所期岁丰稔,忧时嗟术疏。

终当化淳俗,击壤歌唐虞。

形式: 古风

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其二)

偶坐古庙垣,趁此公事馀。

因得雅怀适,更喜吟眸舒。

遐思山谷士,皎皎同白驹。

形迹脱物外,声名播中区。

自知志有在,凡欲无所须。

肯立齐王门,所好异瑟竽。

冥鸿不可弋,驰马不受拘。

何为书咄咄,谋拙守一隅。

机深计非左,嗜浅形自臞。

当今圣明君,苍生望来苏。

沾濡德泽广,宽大法网疏。

愿鼓南薰弦,至治如有虞。

形式: 古风

初七日道经上冯坑

肩舆晓伊轧,岭峻不可度。

崖阴草未春,云暗天欲暮。

人家驾险居,农舍梯空住。

森森雪竹林,垂垂雨棕树。

我来询民俗,遗老多物故。

顽浇可还淳,为政慎举措。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过九曲岭

峻岭何岧峣,羊肠纡九曲。

涧沙水漾金,石壁泉泻玉。

行人若蚁缘,巢居同鸟宿。

石欹疑触头,路窄不容足。

民生乐康阜,为政赖守牧。

当今尧舜君,终化顽嚚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