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
粢币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这段诗文节选自宋代诗人对于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圣王神明智慧的崇敬,以及对礼仪之重、祭祀之郑的认真态度。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表达了自人类出现以来,没有哪个时代能比得上当前的繁荣昌盛。这里的"谁底"一词,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强调当下的伟大,而"其盛"则是对这种伟大的肯定。
"惟王神明,度越前圣"则进一步强化了对古代圣王智慧的赞美。"惟"字在这里用以表达唯一、仅有的意思,而"神明"形容的是圣王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能力。"度越前圣"则是在说,当前的圣王已经超过了之前的所有圣人。
接下来的"粢币具成,礼容斯称"描绘了一幅祭祀场景。"粢币"指的是用于祭祀的粮食和货币,而"礼容"则是指参与祭祀的人们的庄重仪表和行为。这里的"斯称"意味着这些都符合礼仪的要求,显示出对传统礼制的尊崇。
最后一句"黍稷非馨,惟神之听"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在古代文化中,粱(黍)和稷是祭祀时常用的两种谷物,而"非馨"意味着它们并不只是普通的供品。"惟神之听"则是在说,只有神灵能够真正领会这份敬意。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先祖圣明智慧的深深崇敬和赞美。
不详
诞兴斯文,经天纬地。功加于民,实千万世。
笙镛和鸣,粢盛丰备。肃肃降登,歆兹秩祀。
右文兴化,宪古师经。明祀有典,吉日惟丁。
丰牺在俎,雅奏在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圣王生知,阐乃儒规。诗书文教,万世昭垂。
良日惟丁,灵承不爽。揭此精虔,神其来飨。
巍巍堂堂,其道如天。清明之象,应物而然。
时维上丁,备物荐诚。维新礼典,乐谐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