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
自移听雨榻,且上倚云亭。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自移听雨榻,且上倚云亭。"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俗子"指常人,他们被物质欲望所束缚,视野狭窄如"白"色;而"瑞峰"则象征高洁之境,心灵澄明如"青"山。诗人自觉地离开了尘世的喧嚣,坐在"听雨榻"上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又升华到"倚云亭",与云同游,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飞扬。
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境界的写照。诗人通过这种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自在生趣的情怀。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五陵槿梢花,千驷草头露。
富贵人始传,屡空今不数。
夕借月为烛,晨将霞作帘。
犹言贫到骨,不悟取伤廉。
水与高崖有底冤,相逢不得镇相喧。
若教渔父头无笠,只著蓑衣便是猿。
莫爱悬崖万丈高,只工险峭作风涛。
看来一一生窠眼,解与行人著过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