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京尘

白日临黄道,红尘满玉京。

长风吹不尽,骤雨洒还清。

不放虚空快,应同世界生。

随时势用壮,度隙体能轻。

舞榭凝添恨,歌梁堕趁声。

沧浪归有计,行矣濯吾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白天照耀在黄道上,京城弥漫着红尘繁华。
强劲的风吹不散尘埃,急骤的雨洗净后又恢复清明。
不让虚空感到欢快,它与世界共生共荣。
顺应时势壮大自我,适应间隙才能身轻如燕。
舞榭中的悲欢更增遗憾,歌声随梁落下伴随着旋律。
我有回归沧浪的打算,就此出发,洗净我头上的尘缨。

注释

白日:白天。
黄道:天文学中的黄道带。
红尘:尘世繁华, 指人间纷扰。
玉京:古代对京都的美称。
长风:大风。
不尽:无法吹散。
骤雨:急雨。
洒还清:洗去尘埃。
虚空:空虚, 空间。
快:愉快。
世界:宇宙, 世间。
随时势:顺应时局。
壮:壮大。
度隙:适应间隙。
轻:轻盈。
舞榭:供歌舞的楼阁。
恨:遗憾。
歌梁:悬挂乐器的梁柱。
趁声:随着歌声落下。
沧浪:古代江名, 也指隐居之地。
濯吾缨:清洗我的冠缨, 意指辞官归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高度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景物与生活情怀的独到感悟。开篇“白日临黄道”一句,便设定了一个明亮而高远的视角,接着“红尘满玉京”则将这个视角拉近,描绘出一个充满尘世繁华的城市景象。

“长风吹不尽,骤雨洒还清”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自然现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无穷力量和纯净本质的赞美。"不放虚空快,应同世界生"则表达了一种与宇宙共鸣,与世间万物同在的哲思。

“随时势用壮,度隙体能轻”两句,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变化时的积极态度和超然之境。接着,“舞榭凝添恨,歌梁堕趁声”一段,则透露出诗人在某种场合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享受。

最后,“沧浪归有计,行矣濯吾缨”两句,似乎是在暗示一种对未来安排的思考,以及面对生活、面对自我的一种从容与把握。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景、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杰作。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同赋虎帧

何事斑然虎,来依静者堂。

英姿犹詟物,画手必殊常。

快笔挥如雨,新缣洗似霜。

浅山迎暮黯,丛苇得秋黄。

炳焕霞纹缛,晶荧镜目光。

前趋疑抟取,却顾尚摧藏。

仙子休骑去,将军莫射伤。

相随千里客,更欲卷还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同赋蚊

生长虽微细,翾飞逐盛阳。

吾身非铁石,尔觜太铦刚。

戢戢朝藏壁,喧喧暮满房。

灯前已环绕,檐角尚悠扬。

纱眼能缘过,冰肤亦噬伤。

用心均货殖,损物亚螟蝗。

栖宿么虫巧,追擒蝙蝠忙。

秋风动天地,尔辈更凄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坤成节南宫赐宴

盛德千龄会,坤成四海观。

南琛走交趾,北赆引呼韩。

紫极经躔近,文昌步武宽。

横天起嵩华,照地集琅玕。

美酒来天禄,珍殽赐大官。

炉烟凝栋宇,冰雪袭杯槃。

瞻拜戎心服,山呼士气欢。

风清百尺庑,花压两梁冠。

雷作闻挝鼓,猱升看戏竿。

华裀舒雾霭,妙舞起波澜。

乔木秋声远,高城夕照残。

天街淡佳气,振鹭杳归翰。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诸葛武侯

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太公谋国妙,伊尹佐时专。

季汉基还立,强吴势外连。

兵从新节制,志复旧山川。

霜肃关中晚,春浮渭上天。

恩威人并附,将相器俱全。

丑虏羞巾帼,遗音被管弦。

妖星如不堕,功业管箫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