镡上送僧归衡山

上人孤閒似云鹤,十五出家住衡岳。

说法能超最上禅,持心不受群疑縳。

世上谁知来去踪,南窥太华北游嵩。

衲经雁荡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

于今戒臈青松古,犹泛慈航到东土。

杨柳瓶中九曲云,笋皮笠上三山雨。

昨夜归心绕楚天,西风杖锡又茫然。

化龙潭畔清秋别,回雁峰头旧日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镡上送僧归衡山》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形象,他孤寂如云鹤,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衡岳出家。僧人佛法精深,能够超越最高禅法,心如止水,不受世俗疑虑所束缚。他的行踪神秘莫测,足迹南至太华,北游嵩山,修行之路遍布雁荡千峰积雪和峨眉半夜钟声。

诗中僧人戒律严谨,年岁已久,依然乘船渡慈航,行遍东土。他的生活简朴,手持杨柳瓶,顶戴笋皮笠,风雨无阻。夜晚归心牵挂着楚天,西风中杖锡独行,显得有些迷茫。在化龙潭边的清秋时节告别,又在回雁峰头回味往昔的禅修岁月。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与修行,展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境界以及诗人对僧人深深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林七钦山庄

此君家住浯水西,乔林夹道缘青溪。

人淳上古大庭世,客到武陵花处迷。

深杯尽日见山色,高枕四时闻鸟啼。

篱根稚笋看成竹,阶下飞花踏作泥。

梓柳折来环药圃,野泉引得灌蔬畦。

人间钟鼎口不道,雨里田园手自犁。

已沾鸡黍遂然诺,豫愁冠盖将离暌。

明日却从城市去,林间相送草萋萋。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巫峡啼猿歌送丘少府归四明

巫山巫峡连三巴,猿啼三声客思家。

停舟听之声未了,却过青枝犹袅袅。

野人乍来锦官城,清秋满峡啼猿声。

黄牛滩上怨枫落,白帝祠前哀月明。

商声清冽羽声乱,倏忽东崖复西涧。

久客闻之泪欲乾,壮夫听此魂亦断。

故人归卧越山云,忆得啼猿歌送君。

扁舟独宿剡溪夜,叫月三声谁共闻。

形式: 古风

寄陈八参军

忆昔读书融水阳,青山影里开茅堂。

结交由来重意义,使酒或可轻侯王。

谁言一旦风尘起,故里萧条半荆杞。

立身自许致功名,报国谁能论生死。

尔时正值胡尘昏,手携俘首悬辕门。

春风走马绿杨道,落日臂鹰秋草原。

功成期将书幕府,当路忌才弃如土。

部曲营残杀气消,关山梦醒秋声苦。

此来为儒逢太清,石田芜没荒春耕。

当时冠盖半丘土,此日交情结弟兄。

交游惟君年最高,每以连枝勖我曹。

天边落日见孤雁,海上秋风吹二毛。

剑水无情入海流,凭将双泪到炎州。

愿为乡曲牧童子,与子高歌同饭牛。

形式: 古风

出塞曲(其二)

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

天地兵声合,关河秋色来。

酬恩凭玉剑,致远见龙媒。

旦夕边城上,喧喧笳鼓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