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朝阴二首(其二)

稻田翠浪翻,风叶朝露滴。

按行阡陌间,归来袍裤湿。

駮云漏日脚,窗户空翠入。

当年走京尘,日莫驰山驿。

此生弹指间,强半是悲戚。

朅来效支遁,买山老闲寂。

君真许询辈,诗语时见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都市生活转向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心路历程。首句“稻田翠浪翻,风叶朝露滴”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稻田的生机与清晨露珠的晶莹,营造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接着,“按行阡陌间,归来袍裤湿”描述了诗人深入田间劳作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劳动的尊重。

“駁云漏日脚,窗户空翠入”则通过云层间的光线和屋内清新的绿色,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纯净与和谐。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当年走京尘,日莫驰山驿”对比了过去在繁华都市中的忙碌与现在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前宁静生活的珍惜。接下来,“此生弹指间,强半是悲戚”则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人生苦乐参半的感慨。

最后,“朅来效支遁,买山老闲寂”表明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君真许询辈,诗语时见及”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像许询这样的高士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哲理与诗意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从喧嚣到宁静的心灵转变,以及对自然、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余病脾气李宜中教余服仙茅乃从彦周乞之彦周袒肩荷临济呵余钝根败阙病辄服药是以生死为二耶得药作此谢之

嗟余早衰人,多病良业疾。

脾劳禁晚餐,腿重怯下湿。

尔来又增添,冷气攻胁脊。

愁坐如蹲猿,呻吟喧四壁。

闻世有仙茅,温中等金石。

恐能祛吾疾,侥倖延馀息。

我家小郎君,道眼窥罅隙。

恐余偷心在,指数烦口击。

负负无可言,颓然惭道力。

检蜜念慧远,诵咒忆罗什。

两翁例一笑,颠倒不足惜。

世尊病须乳,侍者遣行乞。

达磨五遭毒,知毒乃敢食。

佛祖岂贪生,避就唯恐失。

二者如不坐,吾罪亦可释。

想见读此诗,笑中和易色。

形式: 古风

彦周见和复答

既有疾可示,非是都无疾。

如春有阳燄,渴鹿想为湿。

以君足疾苦,例我痛腰脊。

忍痛而曰空,触墙为无壁。

此论盖四座,闻者皆屏息。

吾闻有漏躯,有病资药石。

漏尽病乃除,其神则无隙。

譬如出矿金,万锻受锤击。

妙哉迂开老,辩博见才力。

种性能文章,怒骂成诗什。

荆山玉抵鹊,而为路人惜。

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

又如梦中人,饥而获饮食。

觉来辄大笑,饥饱两俱失。

以是知法空,妄尽方自释。

解空如佛言,不许离声色。

形式: 古风

彦周以诗见寄次韵

两诗护宗旨,万仞仰峻岭。

攀缘不可及,妙语出锋颖。

钝根遭讥诃,正坐不勇猛。

譬如策疲羸,强以扛九鼎。

顽冥虽难化,岂不发深省。

坐令跛驴心,奋迅起驰骋。

爱君辩纵横,又畏面严冷。

直谅有如子,敢不加虔诇。

尚记笑语时,水轩同煮茗。

池闲如镜空,倒蘸垂杨影。

归来渡湘江,一叶浮万顷。

舟中亦晒药,欲以驻颓景。

君傥终不瞋,药尽更当请。

形式: 古风

送彦周

虞卿脱魏齐,弃意与俱去。

公卿一破甑,掉臂不复顾。

萧何追韩信,弃车遂徒走。

贪贤如攫金,不见市人聚。

会合意倾写,掩书想风度。

彦周虽绿发,风味映前古。

高论倾座人,能破万毁誉。

独立傲世波,屹然如砥柱。

令人每见之,不敢发鄙语。

推堕吾法中,偃蹇揖佛祖。

死生人所怖,玩之于掌股。

此生几离别,此别觉酸楚。

夜寒众峰高,独看霜月吐。

明日解归舟,西风白蘋浦。

君去我独留,苍茫烟水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