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西亭偶咏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常常喜爱西亭面向北边的树林,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都无法打扰这里宁静的氛围。
最好的闲暇伴侣莫过于白鹤,与老去的我最相配的只有琴声。
不要让世俗的是非划分界限,应使官吏的隐逸之心与本性合一。
可惜这道理人们都明白,只是需要在修行上下更深的功夫。

注释

常爱:常常喜爱。
西亭:西边的亭子。
面北林:面向北边的树林。
公私尘事:公事和私事,指繁忙的事务。
侵:打扰。
共闲:共同度过闲暇时光。
无如:没有比得上。
鹤:象征高洁的白鹤。
与老相宜:与年老的我相适宜。
只有琴:只有琴声相伴。
莫遣:不要让。
是非分作界:是非恩怨划分界限。
须教:应当使。
吏隐:官吏的隐逸之心。
合为心:与内心合一。
可怜:可惜。
此道:这个道理。
人皆见:人们都明白。
但要:只是需要。
修行:修身养性。
功用深:功夫深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西亭的喜爱,以及这种环境能够让他避免世俗的纷争。接着“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则写出了诗人与仙鹤为伴,弹奏琴瑟以消磨时光,这些都是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常见意象。

以下两句“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劝诫世人不要让是非评价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应将这份超脱之心隐藏起来。诗人的修养和智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末了,“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则表达了对那些能够看到真理的人的赞许,同时也强调了修炼内功的重要性,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郡楼夜宴留客

北客劳相访,东楼为一开。

褰帘待月出,把火看潮来。

艳听竹枝曲,香传莲子杯。

寒天殊未晓,归骑却迟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郢州赠别王八使君

昔是诗狂客,今为酒病夫。

强饮翻怅望,纵醉不欢娱。

鬓发三分白,交亲一半无。

郢城君莫厌,犹校近京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重伤小女子

学人言语凭床行,嫩似花房脆似琼。

才知恩爱迎三岁,未辨东西过一生。

汝异下殇应杀礼,吾非上圣讵忘情。

伤心自叹鸠巢拙,长堕春雏养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重向火

火销灰复死,疏弃已经旬。

岂是人情薄,其如天气春。

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

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