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感(其十)

卜居何处是南村,说虎翻怜市语喧。

铜鼓嶂高山雪盛,红罗沙近海云昏。

太阴守岁愁兵气,故国逢春怆梦痕。

熳烂桃花过残腊,人閒无路访仙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岁暮杂感(其十)》,通过对卜居之地的描绘,展现了南村的独特风貌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卜居何处是南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居所的探寻,而“说虎翻怜市语喧”则暗示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嘈杂,与宁静的南村形成对比。

接下来,“铜鼓嶂高山雪盛”描绘了一幅山势险峻、雪景壮丽的画面,而“红罗沙近海云昏”则以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海边景色的迷蒙与辽阔。诗人借景抒怀,通过“太阴守岁愁兵气”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故国逢春怆梦痕”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哀伤,而“熳烂桃花过残腊”则以桃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但诗人却感叹在人间无路可寻仙源,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家琼楼、晴溪过访,兼赠阳明碑刻寒支文集,即送归上杭(其一)

远道劳相访,承筐毕古仪。

残碑出新建,遗集得寒支。

勋业衰朝大,文章异代悲。

昔贤今不作,相对起遐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家琼楼、晴溪过访,兼赠阳明碑刻寒支文集,即送归上杭(其二)

好语吾宗彦,流移羡乐郊。

族从元宋聚,地扼粤闽交。

丁令成归鹤,周侯悔斩蛟。

琴岗最佳处,为我卜衡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除夕诗(其一)

百年鼎鼎三去一,百事不能能执笔。

规天抚地愿未毕,坐废一万二千日,徒费精神了无益。

手携诗卷行天涯,百事不成成者诗。

诗能穷尔尔不知,可怜除夕复祭之,有脯在俎酒在卮。

梅花一笑回春姿,弄笔尚自吟南枝。

形式: 古风

除夕诗(其二)

长蛇东来饥而贪,我欲斩之力不堪。

坐令闾井歧商参,故居缥渺海色蓝。

羁栖复筑山中庵,此身乃虱江城南。

今夕何夕陈酒果,一家分照围炉火。

海阔山遥定思我,今夕不寐寐应可。

东风吹梦云万朵,剑光入海长蛇堕,长啸故山侍亲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