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不欲留春,东君暗归去。
碧梧枝上看,潇潇风送雨。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通过“天不欲留春”表达了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无常。"东君暗归去"则是对春神离去的隐喻,春神在古代诗文中往往被赋予人格,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离开。
“碧梧枝上看”一句,则转换了视角,将目光投向绿意盎然的梧桐树枝。"潇潇风送雨"描绘的是随着春风轻拂而来的细雨,既是对春日景象的描写,也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雨水如同秋冬之际的前奏。
整首诗通过生动鲜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观察。同时,"送春"这一主题也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以寄托诗人对逝去美好的留恋之情。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江烟漠漠月昏昏,一点渔灯贴岸根。
风搅长芦鸦睡起,游鳞惊动水花痕。
翠幢绛节忽纷纷,空里笙箫节奏闻。
碧玉宫中花似雪,蕊珠殿下鹤如云。
诸天綵女一双双,十二楼前并捧香。
太乙真人乘白鹤,云中端简候虚皇。
夜半泠然御八风,下观四海气濛濛。
举头忽已三更上,上有琼楼十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