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雨

溟濛烟景似江皋,静赏何须郭外遨。

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脂膏。

洗开玳瑁湘妃竹,裛损烟脂阿母桃。

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烟雾弥漫的景色如同江边的湿地,静静地欣赏又何必去城外游荡。
星星点点的暗香滋润着花朵,一片片的麦田像涂满了油脂般饱满。
清洗出玳瑁和湘妃竹的光泽,烟脂般的桃花也被吹落了花瓣。
昨天君王还倚着栏杆观赏,东风吹过,连他的红袍都沾湿了。

注释

溟濛:形容烟雾迷蒙的样子。
江皋:江边的高地。
郭外:城墙外面,指城市边缘。
点点:形容数量少而分散。
暗滋:悄悄地滋养。
脂膏:比喻事物丰润饱满。
玳瑁:一种贵重的海龟壳,这里代指名贵的竹子。
湘妃竹:传说中湘妃泪滴而成的斑竹。
裛损:滋润过度导致损伤。
烟脂:形容桃花的颜色如烟如脂。
阿母桃:可能是指王母娘娘的仙桃。
君王:古代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赭黄袍:古代皇帝穿的红色或深黄色的袍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溟濛烟景似江皋"一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迷蒙的水乡春色,给人以亲切感。"静赏何须郭外遨"表明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不需要远行,只需在静谧中细细品味。

接下来的两句"点点暗滋花气色,祁祁尽作麦脂膏"更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点点"和"祁祁"的用词,都传递了一种细腻而连续的感觉,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花开时散发的清香和麦子成熟时的油润。

在下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洗开玳瑁湘妃竹"可能暗示着春雨过后,竹子变得更加鲜亮,而"裛损烟脂阿母桃"则是说桃花在细微的露水中显得分外娇艳。

最后两句"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诗人提到了一位尊贵者(可能是自指)在栏杆旁观赏这美好景色,并且被春风吹得衣袍湿润。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让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气质。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一)

心情休问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馀。

抱病久无欢笑兴,信缘慵答往还书。

容颜也道随年改,牙齿谁教斗顿疏。

何处此身堪养老,万安山下有村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五)

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馀。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四)

等闲无客访闲门,时访闲门只有君。

最喜举觞吟绿筱,谁能骑马咏红裙。

遮窗密影朝朝见,聒枕幽声夜夜闻。

更待明年渐滋盛,投林宿鸟定成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一)

谩栽花卉满朱栏,争似疏篁种百竿。

长爱枕前闻淅沥,乍欣窗外见檀栾。

春来莫重和烟翠,岁晚应须带雪看。

我得此君添一友,时时相对列杯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