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斜川诗二首(其一)

两脚垂天际,愁云惨不休。

寻幽抱奇癖,欲继斜川游。

中原苦兵革,谁能障倒流。

野老且吞声,踪迹逐閒鸥。

策杖过短壑,蜡屐登高邱。

临风一长啸,慨然伊吕俦。

神交溯二子,新诗远寄酬。

鱼缄生春色,风流似旧否。

恰喜心期合,且缓杞人忧。

我曹非天厄,伐木友声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铚所作,名为《送和斜川诗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乱世之中的忧虑。

“两脚垂天际,愁云惨不休。”开篇便以壮阔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怀天际的胸襟,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郁与不安。

“寻幽抱奇癖,欲继斜川游。”这里的“寻幽”意味着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而“抱奇癖”则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情操和个性。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斜川(可能是指某位友人的隐居之地)的愿望。

“中原苦兵革,谁能障倒流。”这两句抒发了对战乱时期的哀叹,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通过问句“谁能障倒流”,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和悲凉。

“野老且吞声,踪迹逐閒鸥。”这里的“野老”可能指隐居的高士或诗人的自称,“吞声”则是因为战乱而不得不低声细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半句“踪迹逐閒鸥”则描绘了一种追寻隐逸者行踪的画面。

“策杖过短壑,蜡屐登高邱。”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游历间的心境变化。这里的“短壑”和“高邱”,都是用来形容山势的词汇,体现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临风一长啸,慨然伊吕俦。”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发出长啸,这种啸声既是对自由自在境界的一种宣泄,也是一种对世俗羁绊的超越。这里的“伊吕俦”则可能是形容这种啸声的深远和悠扬。

“神交溯二子,新诗远寄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以及通过诗歌进行的长距离沟通。这里的“二子”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些圣贤或隐逸之士,而“新诗远寄酬”则是说诗人写下新的诗篇,作为回礼送给远方的朋友。

“鱼缕生春色,风流似旧否。”在这里,“鱼缕”可能是一种植物的形容词,用以描绘出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发。后半句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现在仍能保持某些旧日风流。

“恰喜心期合,且缓杞人忧。”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喜悦,因为与朋友间的心灵相通和情感的交流,这种精神上的契合给了他力量。同时,“缓杞人忧”则是希望能够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

“我曹非天厄,伐木友声求。”结尾处,诗人以“曹”字自指,表明自己并不是被命运所困的人。这里的“伐木”可能象征着一种创造和努力,而“友声求”则是希望能够通过声音(比喻语言或诗歌)寻找到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超脱的心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的愿望。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赋梅花

谁言今无返魂香,年年末上开孤芳。

韵高水天冷相照,清极雪月寒交光。

姑射神仙莹冰骨,水精宫人素霓裳。

迎年送腊各愁绝,付与世间幽恨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除夕

一岁尽今夕,既往那可追。

疏梅吐幽艳,轻冰释寒澌。

新陈自相代,长作万古悲。

亦复强取醉,椒盘杂儿嬉。

天回万象春,除尽群阴卑。

地除众枯槁,从今作华滋。

一除不可复,绿发成鬓丝。

此是有尽处,那知无尽时。

凡所未除者,所愿皆除之。

晚景安分守,幻身绝思维。

生死我所明,圣贤吾所师。

优游观物变,翼戢仍鲜差。

山岳惟尘尔,寸心不可移。

浩歌自达晓,自信何用疑。

楼头画角声,已逐东风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倚吟阁

贺家湖东剡溪曲,白塔幽林声断续。

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

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

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檐下宿。

形式: 古风

倚楼曲

天边皎月凝清光,圆缺不如人意长。

夜来常娥和月落,清晓镜里看新妆。

此情同生复同死,君似栏杆要堪倚。

楼高风送管弦声,肠断五陵年少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