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别业二首(其二)

世人如不容,吾自纵天慵。

落叶凭风扫,香粳倩水舂。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钟。

身外无能事,头宜白此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世人若不容我,我自放任天性悠闲度日。
落叶随风自然清扫,香米借水力舂捣。
花开时节,城郭笼罩在晨雾之中,雪夜时分,湖对岸的钟声隐约可闻。
对于身外之事我已无能为力,我的白发正适合这山峰的幽静。

注释

世人:指周围的人们。
不容:不接受、不宽容。
吾自:我自己。
纵天慵:顺应天性,保持慵懒的状态。
落叶:凋落的树叶。
凭风扫:依靠风来清扫,比喻自然处理事情。
香粳:一种香米,泛指好米。
倩水舂:倩,请求、借助;水舂,用水力舂米。
花朝:花开的早晨,也指农历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
郭:城郭,指城市。
雾:雾气。
雪夜:下雪的夜晚。
隔湖钟:隔着湖面传来的钟声。
身外:身体之外,指外界的事物。
无能事:没有什么能做的,无能为力。
头宜白此峰:头上的白发正适合这样的山峰生活,意指归隐山林。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意境。"世人如不容,吾自纵天慵"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的排挤与不理解时所选择的态度——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累。这里的“不容”指的是诗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而“纵天慵”则意味着他愿意放任自己,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心境。

"落叶凭风扫,香粳倩水舂"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落叶随风飘散,似乎也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纷争的态度——顺其自然,不强求。而“香粳”则是船只在水面上的样子,这里可能隐喻诗人的心灵之舟,在生活的河流中平稳前行。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钟"这两句分别描绘了春天和冬天的情景。春天的花开满城,带来的是一种温馨而迷离的氛围;而冬天的雪花飘落,远处传来的钟声,则给人以静谧与孤寂的感觉。这两种意境都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和谐。

"身外无能事,头宜白此峰"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这里的“身外”指的是不再为那些无法掌控、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而烦恼。而“头宜白此峰”则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座象征着清净与高远的山峰上找到内心的平静,让自己的头发在这里自由地变白,意味着他愿意在自然中度过余生,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山中

爱山却把图书卖,嗜酒空教僮仆赊。

秪向阶前便渔钓,那知枕上有云霞。

暗泉出石飞仍咽,小径通桥直复斜。

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鬓白于姜子牙。

松月水烟千古在,未知终久属谁家。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

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

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

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

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

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

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

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山中寄吴磻十韵

莫问终休否,林中事已成。

盘餐怜火种,岁计付刀耕。

掬水皆花气,听松似雨声。

书空翘足卧,避险侧身行。

果傍闲轩落,蒲连湿岸生。

禅生知见理,妻子笑无名。

更拟教诗苦,何曾待酒清。

石溪鱼不大,月树鹊多惊。

砌下通樵路,窗间见县城。

云山任重叠,难隔故交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