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水落轩皇国,天寒郭隗台。
客程残月尽,岁事一花开。
雁向衡阳去,云从碣石来。
乾坤无定迹,旅思若为裁。
这首明代诗人王廷相的《途中晦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水落轩皇国”暗示着季节变迁,可能是指冬季水位下降,暗指皇都的萧瑟之感。次句“天寒郭隗台”则点出天气寒冷,同时借郭隗台的历史典故,表达出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
“客程残月尽”描绘了旅程漫长,随着月落而接近终点,但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轻松,反而引出“岁事一花开”,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诗人还在漂泊中,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期待。
“雁向衡阳去,云从碣石来”以雁南飞和云飘动的自然景象,寓言自己如同离群的大雁,远离故乡,而碣石的云则象征着远方的信息或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乾坤无定迹,旅思若为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天地之间,行踪不定,思绪纷繁,难以找到寄托的无奈与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旅途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以及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思考。
不详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阅计行边远,臣工岂惮烦。
嫖姚临瀚水,博望见河源。
榆塞秋先到,沙场日已昏。
前驱争射猎,飞骑绕平原。
沱水遥通岛,扬帆藉稳流。
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
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
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
古人不可见,还上古时台。
九月悲风发,三江候雁来。
浮云通百粤,寒日隐蓬莱。
逐客音书断,凭高首重回。
云鬓蛾眉紫凤笙,三千队里独分明。
君王莫作寻常看,一别昭阳便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