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拟玉水记方流》。杨万里以其自然清新的文风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而著称,这首诗便是对自然之美的一次抒情。
“观水那无术,曾于往记求。”开篇即设立了一个意境,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观察水流的方法或艺术,而这种追求又像是来自过去的回忆。这里,“术”字包含着技艺和探索的意味。
“是间还韫玉,其外必方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流之美,"是间"表达了一种时间上的断续性,而"韫玉"则形容水质如同美玉般清澈。"其外必方流"则暗示着水流的规律与和谐。
“缜栗渊潜久,英华气上浮。”这里诗人用"缜栗"来形容水流的细腻与深邃,而"英华气"指的是水中的光彩或是水生生物散发出的精华,这些都在水面上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清波皆中矩,宝祲直横秋。”"清波皆中矩"形容了水流的平静与规则,而"宝祲直横秋"则描绘了一种横贯秋天的壮观景象,可能是指江河在秋季的雄伟气势。
“金海芒相贯,璿源折以幽。”这里继续对水流进行形容,"金海芒相贯"使人联想到波光粼粼如同金色的珍珠,而"璿源折以幽"则是一种更为细腻的描写,可能指的是水流在深邃处的曲折变化。
“端如君子德,不病暗中投。”最后两句诗,则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格的修养相比较,"端如君子德"形容了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不病暗中投"则意味着这种品德不会在无知或愚昧的情况下受到损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水流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尚人格修养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