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与求在学宫祭祀后,登临北城远眺所见之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流露。
首句“奠币儒宫已告虔”,点明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虔诚,暗示了诗人对学问与道德的尊重。接着,“城楼远想独悠然”一句,通过“远想”二字,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思绪飘远,内心宁静的状态。
“阴阴古木回潭外,渺渺平芜落照边。”这两句描绘了远处古树环绕,潭水映衬,平旷的草地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辽阔。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野色向人聊妩媚,筇枝入手自轻便。”诗人以“野色”拟人化,赋予自然景色以温柔的魅力,同时通过“筇枝”(竹杖)的轻便,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舒适。
最后,“兴来不暇寻思懒,酒后狂歌定几篇。”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酒后的豪情与创作的冲动,即使兴致盎然,也无暇顾及思考的懒散,展现出诗人率性而为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