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显庆寺

六载重来释氏家,一瓯新啜赵州茶。

杏花风后春何冷,柏子庭前日未斜。

拄杖赖能无潦倒,阙文烦为补《楞伽》。

要听说法频来往,且喜平桥路不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访问佛寺的体验与感受。首联“六载重来释氏家,一瓯新啜赵州茶”中,“六载”表明诗人离上次造访已过去六年之久,而“释氏家”则点明了地点是佛教寺庙。“一瓯新啜赵州茶”则描述了诗人品尝新泡的赵州茶,赵州茶在古代享有盛名,此处借以表达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敬仰。

颔联“杏花风后春何冷,柏子庭前日未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杏花随风飘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冷”字又暗示了季节的变换或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微妙感受。而“柏子庭前日未斜”则描绘了庭院中柏树环绕,阳光尚未偏斜的画面,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颈联“拄杖赖能无潦倒,阙文烦为补《楞伽》”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使用“拄杖”这一形象,既体现了年老或身体不便的状态,也象征着在修行路上的扶持与依靠。而“阙文”则是指缺失的文字,诗人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补充《楞伽经》中的缺失部分,显示出他对佛法深入研究的渴望。

尾联“要听说法频来往,且喜平桥路不赊”则表达了诗人频繁往返于寺庙之间的目的,即为了听闻佛法。同时,“平桥路不赊”则寓意着通往智慧的道路虽有起伏,但并不遥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和对修行之路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智慧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书路城樵舍壁

瀼东瀼西农亩,巷南巷北人家。

白露秋香鸡黍,绿云春霭桑麻。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自和述怀韵

曾闻社酒可治聋,椑榼分来谢阿翁。

才士谩磨龟砚石,贵人多佩虎符铜。

人前出语羞称好,杯后为文错送穷。

连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瓜隐为昆山邵济民赋

药壶旧悬红杏林,瓜庐今在清江浔。

南柯太守了无梦,东陵故侯同此心。

灌园自捧汉阴瓮,抱蔓别作黄台吟。

□我坐驰三百里,何由缩地重相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简无锡华景彰

百书不如一见面,此语信然胡未然。

灯花有约半年久,桂子已落中秋前。

东门种瓜抱溪瓮,西斋瀹茗?山泉。

少游乡里乐如此,应笑鸢飞瘴海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