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何岭

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

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

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

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

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

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

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

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下至低地的过程与所见之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云居不可升,塞型眇天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云层之高,仿佛与天相接,难以攀登。接着“讽然下何岭,歘若坠青嶂”则描述了从高处迅速降至低地的情景,如同从青色的山峰上坠落一般。通过这一过程,诗人表达了从高到低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

“数日愁险艰,及此爱平旷”两句,诗人回顾了之前登山的艰难与忧虑,但当真正到达平地时,却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喜爱。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林墟相维亘,川原亦排荡”描绘了广阔的林地和河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春容丽华滋,百草不相放”则赞美了春天的美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踌躇谷鸟喧,坐失青藜杖”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与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登山经历的怀念。“山中胜事繁,林叟重揖让”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尊重和敬仰。

最后,“岂无山水癖,筋力故莫彊”表明了诗人虽有对山水的喜爱,但身体条件限制了他深入探索自然的愿望。“栗里在人境,君子有末尚”则以陶渊明的“栗里”寓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溪上

南行遵溪浒,流景何楚楚。

溪毛绣藻蘩,游鱼聚相喣。

锦石亦参错,绿发明可数。

小者如卧羊,大者如伏虎。

飞湍所磨荡,兀兀自太古。

丛薄交深春,不但蔚榛楛。

兹游倦登陟,到此一延伫。

况有令主人,意气不为忤。

担囊轻百里,一一适我所。

春花未终极,岂即怀故土。

锦江非不佳,人情薄如楮。

西游杜陵老,安得免愁苦。

形式: 古风

复晴趋仙邑

晴光荡游目,一雨山逾碧。

翛然戒晨征,乃尔骋双屐。

修林静宿氛,故术没行迹。

仆夫重远路,贱子有奇癖。

南循抵仙城,北放兰阪陌。

波岭行有需,朋曹意安极。

我生无漫游,允得就三益。

形式: 古风

古意三首(其一)

蓬门霜雪繁,玉颜苦禁当。

稍识春风面,春风转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古意三首(其二)

蚕盛不理妆,露采陌上桑。但知织作?,不觉年貌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