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留春令·浣手绣观音》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通过“兰汤浴手”、“红莲娇片”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兰汤浴手”,以兰花之水洗去手上的尘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提升。“窗前先就,红莲娇片”,窗外的红莲如同少女般娇嫩,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接下来,“须记他原少凌波,休错配、鸳鸯线”,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物的轻盈步态比作“凌波”,并巧妙地将“鸳鸯线”这一细节融入其中,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情感的和谐与美满。
“绣着金身须半面,似向侬青眼”,诗人通过描述观音菩萨的绣像,展现了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敬畏。同时,“春笋纤纤近慈云,疑紫竹、林中现”,春笋的生长与慈云的出现,以及对紫竹林的想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