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

晨兴访萧寺,爽气清如沐。

坐看雨离山,飞阴断平陆。

归途阻夕涨,伫立惊幽独。

曳杖听残钟,却寄僧坊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翻译

清晨起来探访寂静的寺庙,清爽的气息如同沐浴一般清新。
静坐观赏雨滴从山间滑落,乌云遮蔽了原本平坦的道路。
归程受阻于傍晚上涨的河水,我独自站立,心中惊讶且孤独。
拖着拐杖聆听渐弱的钟声,我决定在僧院过夜寄宿。

注释

晨兴:清晨起身。
萧寺:寂静的寺庙。
爽气:清爽的气息。
清如沐:如同沐浴般清新。
坐看:静坐观看。
雨离山:雨从山间落下。
飞阴:飘动的阴云。
断平陆:遮蔽了平原道路。
归途:回程。
阻夕涨:被傍晚涨水阻碍。
伫立:站立。
惊幽独:惊讶并感到孤独。
曳杖:拖着拐杖。
听残钟:聆听渐渐消逝的钟声。
僧坊宿:僧院过夜寄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清晨访寺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寺院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晨兴访萧寺,爽气清如沐”即设定了全诗清新淡雅的基调,表明早晨起床拜访一座幽静的寺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如同沐浴般洗涤心灵。

“坐看雨离山,飞阴断平陆”两句则是诗人在寺中安坐,观赏窗外的雨景。雨水似乎与山相离,云雾漂泊而过,将连绵的山脉与开阔的平原以自然的界限切割开来。这不仅是对视觉美景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超然。

“归途阻夕涨,伫立惊幽独”表明当诗人准备返回时,却遭遇了傍晚时分水位上涨而不得不停留。诗人在此情境下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但这种孤独并非寂寞,而是充满了对周围环境的深刻体验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受。

最后,“曳杖听残钟,却寄僧坊宿”则描绘了诗人拄着手杖静听寺庙中传来的佛堂晚钟声,决定留宿在僧人的住所。这不仅是对声音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安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宗教氛围之静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与外界和谐相处的追求。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望京谣

双銮北狩淹归毂,寂寞梁园春草绿。

犹传故老守孤城,官军不到黄河曲。

连云楼橹已灰烬,更倚窗扉防箭镞。

招兵太半出群盗,绣䘿蒙衣屡翻覆。

前宗后社力诛锄,白刃如霜挂人肉。

州桥灯火夜无光,夹道狐狸昼相逐。

往时汴泗绝行舟,市粜十千尘满斛。

衣冠避胡多在南,胡马却食江南粟。

谋臣武士力俱困,海角飘摇转黄屋。

盘庚五迁方择利,昆阳一战何当卜。

宁闻犬豕乱中华,汉祚承天终必复。

夕烽明处望千门,孤臣祇欲吞声哭。

形式: 古风

梅花

玉骨绡裳韵太孤,天教飞雪伴清癯。

林寒疏蕊半开落,野迥暗香疑有无。

庾岭风光仍似旧,汉宫铅粉莫相污。

惊心不必临空树,一白流空春便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梦仙谣

鹅子峰前波色清,刘郎看山无俗情。

癯儒自昔有仙骨,夜梦体飞如叶轻。

云中不识朝天路,双童导我凌空去。

侧身度岩隈,盘盘复回回。

翛然意往形不碍,石窟藓窦俄天开。

乘槎夜泛牛女渡,鞭鸾晓入金银台。

花深不逢人,时闻佩环声。

仙翁睡起方结袜,见客坦易无崖垠。

击蒙冀垂矜,叩妙获一言。

七情汩心心愦昏,窒欲如水澄其源。

臼中㕮咀药,手撮仍见分。

旁有泠泠泉,三漱乃尽吞。

驻红却白非难事,贪生虑死真愚计。

当时同游七姓俱,但记古月成胡字。

尘缘未断不得留,海风吹过蓬瀛洲。

觉来窗户冥曚晓,玉镜晶晶堕松杪。

形式: 古风

清江行

渔翁一棹老清波,稚子学语能渔歌。

日暮沙头寒爇竹,雨馀船角乱堆蓑。

鬻残小鲜仍自鲙,湖海茫茫醉乡内。

夜阑酒渴漱寒流,月照芦花上蓬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