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
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
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东坡之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又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系船著西日,曳杖过东坡”以动态的画面开篇,船停泊在夕阳西下的岸边,诗人手持拐杖,缓缓走过东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两句,通过“暗井”与“荒祠”的景象,隐喻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蛙声与鸟鸣则增添了自然的生命力,形成鲜明对比。
“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描绘了一幅仙人乘鹤远行,孩童在田间劳作并歌唱的场景,既展现了人间的烟火气,也寄托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向往。最后,“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文化与精神是永恒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不详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故人经岁别,连日几封书。
不识江头路,仍迂长者车。
追参空幕府,牵挽到宾除。
太息交情薄,多公不我疏。
水落鱼成塞,风高雁欲书。
公为东道主,我滞北辕车。
边障无传警,朝廷有拜除。
江干便迎候,此别未云疏。
凄然鸿雁影,晚岁索衣裘。
惜别湘江夜,归程楚甸秋。
极知违定省,不敢更淹留。
明月分携处,无言只是愁。
莫吟青玉案,恐弊黑貂裘。
国步艰难日,人间浩荡秋。
不须鸟工往,且作贾胡留。
后夜回春阁,凄然一段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