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湖上三舟图成寄执玉奉常西樵吏部

何处觅星槎。且住为佳。张融岸上屋堪赊。

同在白鸥乡里宿,迭作邻家。有约看朝霞。

每到栖鸦。南屏寺外藕初花。

荡桨归来惊宿鹭,触破窗纱。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上生活画卷。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上三舟的场景,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何处觅星槎”,开篇即以疑问引出对未知探索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寻找心灵归宿的主题。“且住为佳”则表达了对眼前美好景致的留恋和满足感。接下来,“张融岸上屋堪赊”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张融与现实场景相连,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同在白鸥乡里宿,迭作邻家”描绘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白鸥象征着自由与闲适,与之为邻,仿佛是心灵深处的渴望得到实现。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也体现了词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有约看朝霞。每到栖鸦”进一步展示了词人的日常生活情趣,朝霞与栖鸦,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时间流转的象征,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通过这些细节,词人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日常琐事中蕴含的诗意的敏感捕捉。

“南屏寺外藕初花。荡桨归来惊宿鹭,触破窗纱”则是对湖上生活的生动描绘,南屏寺的静谧与藕花的初放相映成趣,荡桨归来时惊起的宿鹭,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生活的不经意间带来的惊喜。最后,“触破窗纱”这一细节,既是对生活细节的细腻刻画,也暗示了词人对生活体验的深刻感知,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关系的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湖上三舟图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词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平静、和谐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赠说书韩修龄

豹尾班中侍从频。滑稽似尔绝无伦。

投壶那得天颜笑,只为恢谐郭舍人。

枫欲落、雁来宾。芜城明月恰逢君。

开元供奉今谁在,抵掌雍门泪满巾。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贺相者陈我白生子

闻道明珠入掌中。充闾佳气霭融融。

君家妙手如唐举,摩顶何须宝志公。

金作埒、玉为骢。凤毛五色自超宗。

弄璋错写休辞罚,试听啼声问阿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同人约看玄墓梅花以雨不果返棹云间阻风四日舟中拨闷戏呈吴仲徵广文

邓尉梅花二月天。欲携竹杖醉花边。

无端甲子冥冥雨,不为游人巧作缘。

三泖路、九峰烟。石尤风起缆难牵。

轻帆半幅如飞鸟,羡杀东来鸭嘴船。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题樊会公小像

曾向车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

只今老作青溪长,犹是当时折角巾。

姿卓荦、骨嶙峋。画师摩诘是前身。

知君埋照饶深意,新筑糟丘号酒民。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