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的《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其一)》。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首句“每疑天意不分明”揭示了对公正天道的怀疑,暗示了对文信公(即文天祥)遭遇的不公的感叹。次句“枉杀呼天问屈平”借用了屈原的典故,进一步强调文信公的无辜与悲剧。
第三句“诸葛既难扶后主”,将文天祥比作诸葛亮,暗示他虽有才智却难以挽救南宋朝廷的衰败。第四句“庐陵何用产先生”提到庐陵(文天祥故乡),表达了对文人不幸命运的哀叹,为何这样的贤者会生于乱世。
第五、六句“停舟此夜艰危地,出户当年叹息声”描绘了祠堂夜晚的寂静和文信公生前的无奈与悲叹,时空交错,情感深沉。最后一句“脑子不灵尤怪事,竟将腔血洒燕京”直抒胸臆,痛惜文天祥壮志未酬,竟在异域京城洒下热血,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惋惜和对时局的愤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信公悲剧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