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詔刘燕及明二首(其二)》。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
诗中“青编数卷敌华林”一句,以“青编”象征书籍,以“华林”比喻丰富的知识或学问,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决心。“腹笥居然写赋心”,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通过阅读和思考,内心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自昔词坛憎百六,不妨天柱耸千寻”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学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其中,“词坛憎百六”可能是指对某些传统规则或限制的不满,“天柱耸千寻”则象征着诗人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
“龙文忽照干将曲,鹤唳今听谷水阴”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诗人的创作灵感和内心的宁静。龙文与干将是古代宝剑的名称,这里借以形容诗人的才华;鹤唳与谷水阴则是清幽宁静之景,象征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美的欣赏。
最后,“却笑安仁秋兴作,只伤留滞宦情深”两句,以东汉诗人张衡的《四愁诗》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张衡的《四愁诗》中,秋兴即是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董其昌在此处以“却笑”二字,既是对张衡的调侃,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自我解嘲,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董其昌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他对知识、艺术、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