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吟

熙宁岁丙辰,海内厄安石。

庆元岁丙辰,伪学禁如织。

宝祐复丙辰,衣冠堕荆棘。

龙蛇数云恶,郑玄炳先识。

诸生不齰舌,投荒诚予职。

鸺鹠号屋头,鼯鼠搅床侧。

云集肤已粟,日出汗欲赤。

瘴疠半南州,可轩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苍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读易。

形式: 古风

翻译

熙宁年间丙辰年,国内正遭受王安石变法之困。
庆元年间又逢丙辰,伪学被严厉禁止。
宝祐年间再遇丙辰,士大夫们陷入困境如同荆棘丛。
龙蛇之象预示凶险,郑玄的洞察力最先察觉。
学子们不敢直言,流放荒野是我应尽的责任。
猫头鹰在屋檐叫唤,鼯鼠在床边骚扰。
人心惶惶,皮肤发抖,每日汗如雨下。
南方一半地区疾病肆虐,唯有依靠神的力量。
我所处之地同样凄凉,只有青苔和寂静相伴。
丙辰年接续丙辰年,我点燃香火研读《易经》以求安慰。

注释

熙宁:宋神宗熙宁年间。
厄:困厄, 遭受困难。
安石:王安石。
庆元:宋宁宗庆元年间。
伪学:指新学、反对派学问。
织:严密, 紧张。
衣冠:士大夫。
荆棘:比喻困境。
龙蛇:古人认为龙蛇之象象征凶兆。
郑玄:东汉学者。
炳:明显, 明智。
齰舌:不敢直言。
投荒:被流放到荒僻之地。
予职:我的职责。
鸺鹠:猫头鹰。
鼯鼠:松鼠的一种。
搅:骚扰。
肤已粟:皮肤战栗。
汗欲赤:汗如雨下。
瘴疠:热带或山区的恶性传染病。
南州:南方地区。
神力:超自然的力量。
所寓:所居住的地方。
略同:大致相同。
岑寂:寂静。
丙辰自丙辰:连续的丙辰年。
焚香:点燃香火。
易:《易经》。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丙辰吟》,出自南宋诗人刘黻之手。全诗通过对“丙辰”年份的反复提及,勾勒出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内心世界。

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的生活感受相结合,展现了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诗中“海内厄安石”、“伪学禁如织”等句,反映了政治上的动荡和思想文化上的束缚。同时,“衣冠堕荆棘”则描绘出士人在乱世中的困顿与挣扎。

“龙蛇数云恶,郑玄炳先识”一句,可解读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对古圣先贤的怀念。接下来的“诸生不齰舌,投荒诚予职”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的执着和坚守。

在后半部分,“鸺鹠号屋头,鼯鼠搅床侧”等句,描绘出一幅生活困顿、环境恶劣的画面。而“云集肤已粟,日出汗欲赤”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外界给予的压力。

最后,“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读易”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恋,以及通过学习《易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政治的动荡、学术的束缚等。通过对“丙辰”的重复,诗人强调了时间的循环和命运的相似性,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依赖与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情。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坡竹石

坡翁北归留戏笔,数竹离奇生磈石。

世如有凤必先知,碌碌凡禽谁得识。

风不声兮月不影,山僧笑我移枯瘠。

岭阯每苦烟瘴深,烟瘴何曾祸忠直。

天使无垢来此邦,要与坡翁发真迹。

大书特书等傲岸,方寸一虚隘八极。

何年移植蓬莱宫,清风逼人寒半壁。

枝可磨,叶可摘,石上根,祗如昔。

形式: 古风

东皋

天然岩壑怪,官况此中閒。

台阁人烟上,阑干树影间。

引泉归月沼,分菊上秋山。

咫尺神仙洞,听笙忘却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代寿徐意一参政

东南仁气氲堪舆,武夷相望钟真儒。

考亭西山接伊洛,户庭坦荡除榛芜。

意一先生续正传,刚以直养轲其徒。

端平御史凛风节,历历抗疏诛奸谀。

爱君忧国根性天,实与名称名非沽。

艺祖所谓社稷臣,四海欢呼登政途。

津梁善类植泰道,柱石明堂开远模。

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瘉。

共期圣祉登嵩华,长使廊庙闻都俞。

黎元翘首望太平,愿斡圣化还唐虞。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古兴和饶云峰韵(其一)

贫妇守蓬藋,憔悴无颜姿。

挈瓶养公姑,肯涉山径蹊。

夫君昵浮响,疏越成暌离。

家欠蚕织具,茹苦宁力支。

叫天天不应,听彼风雨迷。

明月古玄镜,清夜长分辉。

见月如见君,此道惟心知。

造化毋群动,一耦仍一奇。

得耦固有分,失意吾何悲。

绿发已改色,素节难转移。

君有内觉时,伯牙逢子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