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许邦基

邦基今年方十九,美如濯濯春月柳。

龙章凤姿绝世无,金马玉堂如故有。

酒阑爱捉玉麈尾,玉色正同批诰手。

高烧银烛拥新妆,看君落笔龙蛇走。

欲驱清景入秀句,万象奔趋不敢后。

人疑锦绣缠肺肠,不然笔端应有口。

谪仙风流今复见,况亦彷佛外尘垢。

但恐功名缠缚人,未放青山挂窗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此诗《赠许邦基》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青年许邦基形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许邦基的外在美与内在才情。

首句“邦基今年方十九,美如濯濯春月柳”,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将许邦基比作春日里清新脱俗的柳树,不仅描绘了他的外貌之美,也暗示了他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气质。

接着,“龙章凤姿绝世无,金马玉堂如故有”两句,进一步赞美许邦基的非凡气度与才华,称其犹如龙凤之姿,超凡脱俗,即便是在金马玉堂这样的文坛圣地,也依然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酒阑爱捉玉麈尾,玉色正同批诰手”描绘了许邦基在宴席之后,手持玉麈尾(古代文人常用的扇子),批阅公文时的从容不迫,玉色的手指仿佛与公文上的文字融为一体,展现出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采。

“高烧银烛拥新妆,看君落笔龙蛇走”则通过场景描写,展现了许邦基在明亮的灯光下挥毫泼墨,字如龙蛇飞舞,既表现了其书法技艺的高超,也寓意着他的思想如同龙蛇般灵动而富有创造力。

“欲驱清景入秀句,万象奔趋不敢后”表达了许邦基追求将自然美景融入诗句中的愿望,以及万物似乎都愿意为他的创作服务的情境,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人疑锦绣缠肺肠,不然笔端应有口”则从侧面赞扬了许邦基的才华横溢,认为他的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仿佛能将锦绣般的景象编织于胸中,或是通过笔端直接表达出来。

最后,“谪仙风流今复见,况亦彷佛外尘垢”将许邦基与李白(谪仙)相提并论,赞誉其风流倜傥,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和不凡的风采。

“但恐功名缠缚人,未放青山挂窗牖”则表达了对许邦基可能被世俗功名所束缚的担忧,希望他能够保持内心的自由,享受山水间的宁静与美好,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许邦基外在美与内在才情的描绘,以及对其理想追求的赞颂,展现了一位才华出众、志趣高远的青年形象,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正上人归黄龙

道人泉南来,音姿颇纯美。

观其略笑语,亦自饱风味。

相看坐终日,孤月堕止水。

但见篆畦间,青烟行未已。

朝来忽去我,秋风动衣袂。

试问安所之,笑指千峰里。

秋晚当相寻,结伴入层翠。

形式: 古风

赠吴世承

吴郎气高明,温然见标格。

文章当世家,风流走上国。

清谈落玉麈,醉袖馀诗墨。

一种富贵韵,绿发映坐客。

便觉儒生寒,枯衰酸冻色。

解来古招提,炉香伴禅寂。

宗之果潇洒,壁门应夜直。

岁晏或来归,共理登山屐。

形式: 古风

次韵寄吴家兄弟

朱门连属南昌郡,东湖褒贤拔高峻。

西山卷帘入栏楯,富贵遮人不容进。

我初见之不敢瞬,吴家诸郎特风韵。

戏语嘲之终不愠,笔锋落处风雷趁。

冰华百番一挥尽,红妆聚看眼波俊。

一堂喧阗客欢甚,大厦吞风檐月近。

君看渥洼本龙孕,俗马那能著神骏。

形式: 古风

香城怀吴氏伯仲

西山遭雾雨,形胜久抑郁。

云开谁使令,千峰为子出。

骨瑛淡如秋,谈笑极强倔。

扶提登高阁,慷慨问陈迹。

特欣昙显醉,不受澄观律。

加额想诸郎,豪气洗寒乞。

新庄花成轮,春生梦蝶室。

清境乃不游,万壑同称屈。

洪崖清不杀,笑傲时出没。

路逢骑雪精,挟以两橘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