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行

海东有巨岛,华人旧不争。

南对惠潮境,北尽温麻程。

红夷浮大舶,来筑数雉城。

稍有中国人,互市集经营。

虏乱十馀载,中原事变更。

豪杰规速效,拥众涉沧瀛。

于此辟天荒,标立东都名。

或自东都来,备说东都情。

官司严督趣,令人垦且耕。

土壤非不腴,区画非不平。灌木蔽人视,蔓草?人行。

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

毒虫同寝处,瘴泉供饪烹。

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

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

自夏而徂秋,尺土垦未成。

红夷怯战斗,独恃火器精。

城中一炮发,城下百尸横。

林箐深密处,土夷更狰狞。

射人每命中,竹箭铁镖并。

相期适乐土,受廛各为氓。

而今战血溅,空山燐火盈。

浯岛老杞人,听此忧茕茕。

到处逢杀运,何时见息兵。

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

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东都行》描绘了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因外来侵略者(红夷)的入侵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场景。诗人以“东都”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破坏与混乱。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东都周边地理环境,强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曾是华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接着,诗人描绘了红夷入侵后,他们建造城堡、进行贸易活动的情景,以及随后的战争爆发。战争的残酷性通过“一炮发,百尸横”的描写展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血腥和无情。

进一步,诗中描述了战争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如“灌木蔽人视,蔓草?人行”,以及“木杪悬蛇虺,草根穴狸鼪”等,这些描绘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间接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接着,诗人通过“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声。况皆苦枵腹,锹锸孰能擎”等句子,直接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包括疾病、饥饿等问题,展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诗人在反思与希望之间徘徊,“天意虽难测,人谋自匪轻。苟能图匡复,岂必务远征”。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改变现状、重建家园的决心。

综上所述,《东都行》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诗歌,也是对战争与和平、自然与人类关系深刻思考的艺术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期盼。

收录诗词(111)

卢若腾(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澎湖文石歌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波汗漫蛟龙舞。

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护仙府。

秀灵磅礡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

遂有宝气摩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

雷电追取敕神丁,冰霜雕锼运鬼斧。

合则成璧分如圭,圆成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

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工媚妩。

几案有时烟云供,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采铁网,那复夜光誇悬圃。

我来海外搜奇材,谁料眼中尽尘土。

尘土尘土何足数,此石莫共匣剑处。

惟恐神物不自主,夜半飞腾作风雨。

形式: 古风

送人之台湾

台湾万里外,此际事纷纭。

物力耕渔裕,兵威战伐勤。

水低多见日,涯远欲无云。

指顾华夷合,归来动听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门人戴某

怜子经年别,远游良苦辛。

定交多侠客,流恨托波臣。

厌乱人情剧,亡胡天意新。

从戎旧有约,莫待鱼书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阙题

疏萱翠叶影离离,岁晚松梅缔故知。

栖凤化鳞翻有待,虚心直节表清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